案例:班级里要成立“图书角”啦!当我宣布这个好消息时,孩子们个个兴奋不已。他们有的忙着为“图书角”取动听的名字,有的自告奋勇担任图书管理员,还有的张罗着要将家里的好书一股脑儿搬到学校,捐出来供同学们阅读。看着孩子们的热情劲儿,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没过多久,班级“图书角”正式开张了。书架上一排排整整齐齐的书透着淡淡的香气,孩子们乐开了花。之后,借书、读书、还书,一切都在有条不紊中进行。看着孩子们沉浸在书籍之中,品味着书香,滋养着心灵,我觉得很满足、很欣慰。
但是还没等我从喜悦中回过神来,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几个孩子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我书架上的一本《安徒生童话》不翼而飞了。《安徒生童话》可是孩子们的最爱呀!是谁拿走了它?我沉思着。孩子们也在一旁议论着,猜疑着,甚至还有孩子向我提议搜查书包。搜查书包是可行的办法,因为书是在课间丢失的。但我知道,如果我按照这样的方法和思维去处理这件事情的话,书是找回来了,可那个孩子呢?他(她)将如何面对老师和同学?“墙倒众人推”,他(她)还有勇气见人吗?
考虑之后,我平静地微笑着说:“同学们先别着急,说不定是哪位同学拿错了书,让我们耐心等待吧,相信《安徒生童话》一定会回到书架上来的。”后来,我去了趟新华书店,又买回了一本《安徒生童话》。
语文课上,我给孩子们讲美丽善良的小人鱼:“小人鱼把刀子远远地扔进了大海,大海掀起的浪花顿时发出一道红光,好像鲜血溅出了海面。小人鱼再一次回头看了一眼王子,纵身跳入了大海——她变成了海上的泡沫。”当我读完这个故事,我发现孩子们的眼里闪着泪花,他们被深深地感动了。我动情地说:“小人鱼美丽善良,为了保全王子,宁可牺牲自己,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啊!我们喜欢小人鱼,喜欢《安徒生童话》,因为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真善美的故事。对于自己喜欢的书,我们总是想仔仔细细地多读几次,每读一次也就会多一分感动。老师相信,《安徒生童话》一定会回到真正属于它的‘家’。因为我知道,喜欢看《安徒生童话》的孩子一定是个纯洁、善良的好孩子,懂得为别人着想,懂得美好的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才更快乐。”
第二天一大早,《安徒生童话》静静地竖立在了书架上,孩子们可高兴了。这不仅是一本书的回归,更是一个孩子心灵的回归,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欣慰的呢?
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那个孩子已经在等我了。他满脸的羞愧,怯怯地向我坦承了事情的经过,并等待着我的“惩罚”。我拍着他的肩膀,微笑着说:“那好,从现在开始,我就‘罚’你做班级里的图书管理员吧!”边说边送上新买的《安徒生童话》。孩子渐渐抬起了头,充满惊讶的眼睛渐渐湿润了。
感悟:惩罚不是目的,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提醒、一种尊重、一种信任、一种期待,如同让学生接受一次阳光的洗礼与照耀。成功的教育不是喋喋不休的传经布道,而是春雨润物般不露痕迹,不伤学生的自尊心,不丢学生的面子,更不会引来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这样的教育,如丽日和风,令人心悦,令人诚服,不仅得体,而且温暖,既化解了矛盾,又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这样的教育方式是真正的以动心为上的教育策略,也使得教育活动具有了吸引人、感染人、愉悦人、征服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