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被听见的呼唤(一)
在那个被古老传统和严格计划生育政策笼罩的小城镇,我诞生了。像一颗被误放的棋子,在重男轻女的棋盘上艰难求生。我呼吸着的空气,浓缩着世代相传的性别偏见,每一次呼吸都似乎在低声告诉我,我是一个“不该存在”的女孩。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让我想起了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那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我的心境,似乎也如同这暴风雨中的夜晚,孤寂而又混沌。
在小姨家的日子,仿佛是一部无声的黑白电影,充斥着被忽视和不平等的阴影。我成为了那里不情愿的英雄,家务劳动成了我日复一日的使命。手中的抹布和锅铲,成了我忍耐和无奈的标志。在那个小小的厨房里,我常想起孟子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虽然这样的生活让我感到疲惫,但我也在其中找到了一种坚韧和忍耐的力量。
然而,每当亲生父母造访时,小姨家便瞬间变成了一座乌托邦。家中的氛围戏剧性地转变,我不再需要做家务,被包装成一个被呵护的孩子。父母的眼中闪烁着自欺欺人的满足,他们以为在他们眼中,我是幸福的,被爱的。但他们不知道,这一切不过是戏剧般的幻觉。我不禁想起了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众人的热闹和欢笑中,我的孤独与无助仿佛隐藏在灯火阑珊之处,被无视,被遗忘。
我最沉重的秘密,藏在那些寒冷的冬夜和空旷的门前。被罚跪,被罚站,小时候的我,像一尊忍受寒风雕刻的雕像,硬生生镌刻着孤独和痛苦。那些漫长的夜晚,我伴随着星辰,期盼着一个不同的明天。我在心中默念着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希望有一天,我能超越眼前的苦难,看到一个更加辽阔的世界。
那时候,我还不懂“家暴”这个词。但我知道,每当夜幕降临,我的心脏就会不由自主地紧缩,仿佛预感到了什么。小姨家对我的种种,虽然没有让我挨饿或受寒,但内心的饥饿和寒冷却从未停止。他们让我上学,但我的心灵却从未在那里找到归宿。我常常想起孟子的话:“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我渴望获得知识,但同时也渴望得到爱和关怀,这两者在我童年的岁月里,似乎永远难以兼得。
我曾偷偷憧憬那些属于哥哥的美味零食,那种被放在高处、只能仰望的诱惑。我知道偷吃是不对的,但那时的我,只是一个渴望普通快乐的孩子。我只想尝一尝那些甜蜜的滋味,哪怕只是一小口。但每一次的尝试,都以被发现和惩罚告终。
那些被打的夜晚,我站在小姨夫的怒火和巴掌之下,感受着每一次重击带来的疼痛和羞辱。他问我错没错,我不明白他的意思,只知道我害怕,我迷茫。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是呆呆地站着,直到他告诉我只需说“我错了”。那时,我才懂得这场游戏的规则,但我依然不懂为什么我要说错,我错在哪里。
在那个家,我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感受,学会了在痛苦和不公中寻找一丝丝生存的空间。那些日子,我像一只被困在冰冷笼子里的小鸟,渴望飞翔却又无处可飞。我的心,被那些无形的链条紧紧束缚,只能在黑暗中默默哭泣。
在小姨家度过的日子,是一段痛苦且漫长的时光。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美好的回忆,只是这些点滴的欢乐,常常被无尽的不情愿和误解所淹没。
记得有一次,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小姨夫突然愤怒地将筷子摔在我的头上,声音如雷鸣般在我耳边炸响,质问我为什么偷看电视。那一刻,我感到一阵迷茫和恐惧,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随即,他强迫我喝下滚烫的玉米粥,热浪灼烧着我的喉咙,眼泪在热气中蒸发。我努力忍住疼痛,一点一点迅速地喝掉那粥,泪水却止不住地流下。
还有一次,哥哥粗暴地掐住我的手臂,直到留下青紫的痕迹。我无法忍受那剧烈的疼痛,泪水自然而然地涌出。然而,面对我的哭泣,小姨冷漠地质问:“怎么了?肉掉了么?流血了么?”她的话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助和悲哀。我强忍着眼泪,可内心的痛楚却无法言喻。
在那个家中,我的胆量变得越来越小,容易受惊,容易哭泣。我的情感和痛苦似乎无人关心,甚至连我自己也渐渐迷失,不明白为何自己会如此脆弱。那里的每一天,都是我心灵上的一次又一次的考验,我在寻找出路,寻找自己的位置,但似乎总是徒劳。
在那些漫长的小学到初中岁月里,我的学业成绩总是优异,但我的心灵却如同一片荒芜之地,没有欢乐的繁花。我深深渴望着能够重返亲生父母的怀抱,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完整家庭。在那个不完整的家里,我开始用日记记录我的生活和情感,它们成了我倾诉秘密和忧伤的唯一渠道。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可能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