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雨雪
2022年,中国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1020万。1000万大学毕业生,200万考公,450万考研,900万考教……太内卷了,特别是今年考研人数达到457万,这样下去真的很可怕,学历内卷太可怕了。大学生毕业后,不着急找工作,而暂时性的选择了考研、考公、考教、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只是因为就业压力真的很大,找不到工作、无奈啃老,这就是很多年轻人的现实。
我们的产业升级没有完成,国际形势严峻,疫情影响各行各业,因此,没有那么多高端岗位给研究生,研究生就只能下沉,导致越来越卷,许多中学招聘老师、社区招聘工作人员的起点学历就是研究生。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很大,而我们中年人的压力也不小啊!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回到家乡后就非常焦虑,工作上遇到的瓶颈,家里老人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一家人的健康问题也扛在肩上,夜深人静却辗转难眠的时候,想想总觉得工作、生活很累。
特别是在工作上,由于分管的事物太多,很多领域是我以前工作中从未触及过的,我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思考才能让我稍微有点信心去面对一些新的东西。为了生存,为了想要的生活,每天都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考验。做不完的琐事,看不清的人心,肩上沉重的责任,感觉这些都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在不断的失望后才终于醒悟,我们不是圣人,没有办法让所有人满意。我们已经拼尽全力了,也只能让部分人满意。同时没有办法做好所有的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只要做事,就会出现错误,这是没有办法完全避免的。
人生注定就是一场与遗憾握手言和的旅途,我们就得学会在纠错和改错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这条漫长的修行道路上,我们忙忙碌碌、兜兜转转,注定是孤独的,我们只有不断积蓄力量,熬过一段不为人知的艰难岁月,然后才能遇见温暖和光明。
所有的辛苦,不为别人,只是为了充实、满足、活得有价值和意义。不要总是为别人而辛苦地活着,爱的时候好好去爱,不要瞻前顾后、畏畏缩缩,不要去考虑什么结果,所有的结果不都是生离死别吗?早就已经注定了,何必去想它呢?好好享受这个爱得死去活来的过程就行了。
吃的时候轻松吃,慢慢品味舌尖上的美食,这种愉悦感是无法言说的。玩的时候认真玩,酣畅淋漓地玩儿过瘾,别担心这没做完,那没做好。睡觉的时候,就别想太多,心无挂碍,好好睡觉,三毛说,“今日的事情,尽心,尽意,尽力去做了,无论成绩如何,都应该高高兴兴上床恬睡。”
这世上哪里有不辛苦的工作和生活呢?既然如此,那我们何不把这份工作和生活也当成是一种享受呢?快活是享受,磨难也是享受。人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不需要紧赶慢赶地去跟随追逐,这才能退一步海阔天空,保存有生力量。
只有拥有好的身体,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才能真正去享受人世间的一切。人活着,必须努力,必须拼搏,但毫无节制地挥霍自己身体是最愚蠢的行为,结局就是提前出场,这注定就是场悲剧。
哲学家柏拉图说:“健康是第一财富,其次是美丽,再次是财产,一个家庭的幸福美好,必定是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没有病痛,人才能享受到其他好的一切”。人这一辈子,不过三万天,很多事情,尽力了就好,不能透支生命,累了就歇歇,别苦苦死撑,过度消耗自己生命真的完全没有必要,爱惜自己身体比什么都重要。善待自己,身体好才是你今生最大的成就。不要为了太多遥不可及的东西去奔命,忘记了人生真正的幸福。
医生更是如此,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自我,他们拯救了无数的生命,自己却逃不过疾病的魔爪。这些年报道了许多医生猝死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前几天才报道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杨泽辉医生,年仅43岁,因心脏病突发而永远离开了我们,真的令人心痛。
重压之下,医者也难自医,过度劳累不但会导致人的心理压力增加,而且随着劳累的持续,还会使身体逐渐产生病变。医生的确太累了,常常让自己身心疲惫。医生自己也要注意,无论有多好的体魄,千万不要透支体能,不要过度消耗自己的心神,要学会养生,学会劳逸结合,注意饮食营养、运动锻炼、休息睡眠,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减负。天下哪有做得完的事情呢?不着急、慢慢做,一件一件地做好,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医生首先要身体健康,这健康不单单是自己的,也是大家的:父母、配偶、子女、病人的,需要医生自己珍惜。身体出现一些异常的征兆,一定要提前预防、提早检查、及时治疗。
人生匆匆,不经意间半生已过,惟愿余生过得舒坦一点,能够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做自己,也好好爱自己,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背负太沉重的负担;惟愿余生,珍惜值得珍惜的事,爱该爱的人,笑对人生中的种种经历,任凭世事沧桑变化,坚守内心安然无恙和那份真诚与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