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章节:我们并不是诗,人吃车,写作不是麦当劳汉堡
一:我们并不是诗
作者说:
我们必须记住,我们并不是诗。别人要怎么反应都行;而如果你写的是诗,可能根本不会有反应,对这一点要有心理准备。
我说:这也是我想说的话,其实写作只是记录下当时当下自己那一刻的心情,尤其是写日记的时候,如果写的是议论文,很可能表达的观点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本质上来说,也只是当下那一刻的观点,也是会变的。
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变化的社会当中,最大的变化便是不变,所以不要觉得你读过作者的一篇,一节就很了解作者,就觉得那个观点永远是不变的,或许在写下的那一刻就变了。
我说了这么多,想表达的只是:写下即可,不必纠结,因为我们时时刻刻在运动改变。
二:人吃车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很好奇,作者到底要写一个什么故事,要表达一个什么观点,要如何去论证呢?
如果是我来写,该如何给读者一个故事,一个观点呢?
这是我在读之前想到的问题,下面我去阅读啦……
数年前报上登了一篇文章——我并没读到这篇文章,而是听人转述的——在印度有位瑜伽行者吃下了一辆汽车。并不是一下子吃掉一辆车,而是在一年期间,慢慢吃完。说真的,我挺喜欢这一类故事。
他的体重增加了多少?他当时几岁?牙齿俱全,一颗不少吗?连化油器、方向盘和收音机都吃下肚了吗?车子是哪个牌子?他有没有把汽油一并喝下?
以上两段,是我在书中读到的,说真的,有点失望。没有我想象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没有新奇特的观点,其实想想也对,生活中多的不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吗。
后来当作者把这个故事讲给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听的时候,学生的反应是“为什么要吃车子呀”“好恶心”,然后大笑。
接着作者叙述:
就某种程度而言,我们写作就该当如此。不要问“为什么”,不要在糖果堆(或火花塞)中精挑细选,而应贪得无厌,让我们的心灵吞食一切,然后使出浑身解数将它们吐在纸上。
我们不该想“这是个写作的好题材”,或“我们不应当谈这个”,而应该百无禁忌,无所羁绊。写作、生活和心灵是一体的,不可分割。如果你的思想空间够大,能够任凭别人吃汽车,那么你也能把蚂蚁看成是大象,把男人视为女人。
你将能看穿洞悉所有的形体,如此一来,所有的分野都将消失。
是的,我们做所有事情其实都是一样的,之所以那么在乎别人的想法,是因为我们不具备这种“见怪不怪”素质。
没想明白该为自己人生负责的是谁,没有觉得自己有“写出烂文章”,自由表达自己思想的自由,没有想尽一切办法去做一件事情都决心。
对,就是这样的,我也是这样的,也不具备这样的素养。不过,没关系,慢慢会有的,因为我行动,我在一步一步去靠近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为我加油吧。
不鼓励我也没关系,我知道我有表达的自由,我有写出世界上最烂文章的自由,就是这样。
三,写作不是麦当劳汉堡
作者说:
写作时,把一切都放开,设法用简单的文字起个简单的头,表达内心深处的想法。一开始并不会很顺利,但就算力不从心也无所谓,你正在剥除自己一层层的外衣,正在暴露自己的生命;那并不是你的自我想要呈现于外的形象,却是你作为一个人的真实样貌。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写作带有宗教意味;它将你撕裂开来,并软化你对这个尘世的心胸。
我说:
只要不给自己设立一个足够好的外壳,就可以做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我在演讲俱乐部每周会去做演讲练习,经常听到有伙伴说:我不敢,怎么办?
我以前也有这个疑问,不敢怎么办?不会怎么办?
我想了想自己这几年的经历,不就是不敢不会的真实例子吗。
我没有停留在这个问题的表面,没有在这上面纠结很久。
我知道自己不敢,也不会。
那么练习呗!
在俱乐部4年多的时间,除了出差,基本每周都会上台练习,不管是大角色,还是小角色,我都认真琢磨对待。
我还去做官员锻炼自己,每一个官员角色也都认真对待。
就这样,练习了4年多,终于从一个小害羞变成了一个“不要脸”(敢于上台,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现在我可以回答我不敢我不会的问题了:
就“不要脸”呗,想想最坏的结果是啥,能不能承受,能的话就去做,不能的话就不做。
这不就解决了“不敢”吗,至于不会,那就更简单了,就天天练习呗。
什么,做不到我,那不就活该了吗。知道自己不会,还不练习,那还让人说啥呢。
不过,也不用担心,因为大多数人不都是这样吗,包括我自己也一样,知道自己不敢不会,又不去练习,还自我纠结,自我安慰,自我麻痹。
好吧,其实,这些说的都是我自己,哈哈。
文章最后,接着作者的问责,来个高度:
决定书写大块文章前,先给自己一些空间。学会信任你自己声音所拥有的力量,自然而然的,它会展开方向和需要,但这与你想达成某个目标的那种需要来自不同之处。
写作并不是麦当劳汉堡,写作必须慢火细炖,而且一开头时,你根本说不准烧出来的会是一顿烤肉、一桌盛宴,或是一块羔羊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