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6 【周末读书】 “我们仨”

【周末读书】 “我们仨”


《我们仨》这本书放在手边已经有些日子了,直到今天,才彻彻底底全须全尾地读完。

这本书是杨绛先生93岁高龄写的一本回忆录。那时,女儿钱瑗已经离世6年,丈夫钱钟书也已去世5年。是回忆和思念支撑着杨绛先生完成了这本小书。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我们俩都老了”,几百字,写了一个长梦。第二部分“我们失散了”。写了 我们仨在古驿道失散了的恍惚,现实和梦境的反复穿插,杨绛先生和女儿和丈夫走散了,他们去了另外的世界。第三部分是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杨绛先生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以及对亲人离世后的念想。


杨绛为什么被称为先生,最开始我也似懂非懂。后来才知道这里的先生不是男性的专用称呼,而是对于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之人的尊称。


"先生"一词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用“先生”称呼老师,始见于《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那个时候老师一般都是男性,因此“先生”一词也逐渐成了男性的专有名词。直到民国各种新思潮的涌现,人们意识到男女平等,女性开始争取自己的权益,很多“女先生”出现,淡化了“先生”一词的性别属性,先生成为男女通用的称谓。


然而,不是所有女性都可以被称为先生,只有德才兼备之人,才可以被尊称为“先生”。了解了杨绛先生的生平,你就会明白她为什么被尊称为先生。

和很多人一样,最初知道杨绛先生,只知道她是钱钟书的夫人。后来逐渐知道她是有名的翻译家,《堂吉诃德》最好的译本,是她翻译的。她是优秀的剧作家,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2014年还在公演。她是才华横溢的作家,93岁写的这本《我们仨》,一面世就风靡海内外,畅销一百多万册。她是钱钟书口中“最贤的妻子,最才的女子”。


对杨绛先生了解得越多越发肃然起敬。《我们仨》这本纪实散文集,语言朴实无华,通篇真情流露,发生在“我们仨”间的生活琐屑小事,经她娓娓讲来,你就感觉像坐在一个满面慈祥的老奶奶身旁,听她用潺潺如流水般的语调,给你讲述那些细水长流的故事。

正如文中所说“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我在阅读中已经把自己、妻、女儿完全代入,我们仨,能否也能像杨绛先生笔下的“我们仨”那样活得温暖,温馨,快乐,美好呢?


“已经是晚饭以后,他们父女两个玩得正酣。锺书怪可怜地大声求救:“娘,娘,阿圆欺我!”

阿圆理直气壮地喊:“Mummy娘!爸爸做坏事!当场拿获!”(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称呼,随口叫。)

“做坏事”就是在她屋里捣乱。

……

锺书把自己缩得不能再小,紧闭着眼睛说:“我不在这里!”他笑得都站不直了。我隔着他的肚皮,也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滚的笑浪。

阿圆说:“有这种alibi吗?”(注:alibi,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

我忍不住也笑了。三个人都在笑。”


这是杨绛先生在“我们走散了”开篇记录的故事。

孩子小的时候,这是所有温馨家庭都可能会上演的剧情。

刚读这一段我一度以为是钱瑗几岁时发生的事。可联系上下文才知道那时女儿钱瑗已经50多岁,钱钟书和杨绛都已经八十多岁。一家三口都已经算是老人,但流淌在“我们仨”间的情感,是不是和孩童时一样纯真美好?“我们仨”的爱,早已逾越了年龄。杨绛和钱钟书爱情的坚贞浪漫,钱钟书一家三口间亲情的浓醇馥郁,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是我们这个浮躁功利的时代所缺乏的。

因为缺乏,所以珍贵,因为珍贵,所以让人动容。

木心说:从前的马车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钱钟书和杨绛,从民国走来的两个人,他们一生的目光都在对方身上,两个对文字都情有独钟的人,彼此心灵的契合,是他们的感情的“源头活水”。


杨绛先生写道:锺书每和我分离,必详尽地记下所见所闻和思念之情。阿瑗回家后,我曾出国而他和阿瑗同在家,他也详尽地记下家中琐碎还加上阿瑗的评语附识。这种琐琐碎碎的事,我们称为“石子”,比作潮退潮落滞留海滩上的石子。我们偶然出门一天半天,或阿瑗出差十天八天,回家必带回大把小把的“石子”,相聚时搬出来观赏玩弄。平时家居琐琐碎碎,如今也都成了“石子”。


好喜欢这样的“石子”。杨绛先生附在书后。“我们仨”或只言片语,或直接以素描画像。钱瑗给钱钟书的画像最多,颇多搞怪,如一幅钱钟书抿嘴图旁题:衣冠端正,未戴牙齿,赛丑。爸爸做丑态。杨绛用毛笔写给钱钟书的“中书君即管城子,大学者兼小说家,戏赠“管城”作者”。

这每一粒“石子”背后都是难以忘记的故事,都是浓浓的情意。是爱让这些“石子”变得温润多情,让翻开这本书的人,都能听到石子里哗哗流淌的情感。

整本书,都有“我们仨”生活中的“小石子”跳跃其间,光滑圆润,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打磨,已经变成美玉,留待有缘人细细观赏。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很多这样的“石子”,只是,这个快消时代,一切快得似乎都来不及眨眼,不经意间,我们就把这样美好的“石子”给弄丢了。我们却留下了很多带不走的东西。

我也有“我们仨”。虽然平凡,但平凡中最动人的恰恰是在一起时的从容与平淡,欢声与笑语。像杨绛先生一样,我想用笔,把这些动人时刻,记下来。


丈夫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去世后,杨绛先生说,三里河的家已经不是家了,而不过是一个住所,一个客栈。。她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读到这里时,我已忍不住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家在哪里?有他,有她的地方,都是家。他和她都不在了,家,就在回忆里了,在文字里了。所以杨绛先生在回忆里去寻找他们,在文字里让他们复活。


活在当下,珍惜“我们仨”在一起的每一刻。

当经历了非典,经历汶川大地震,经历了新冠病毒,迈过不惑,奔向知天命,更加珍惜的,是相遇相知的爱情,亲情,友情。人世浮沉,世间悲苦,都研磨成一本风轻云淡的书。世间繁花落尽,我自看云卷云舒。

杨绛先生也已离开这个世界七年多了,他们仨在另一个世界再次相聚。他们的故事还在这个凡尘俗世让更多的人陷入沉思。

“我们仨”,是一粒种子。我们仨,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风霜雨雪,阳光雨露,故事,都很精彩。

我在庸常的日子里,记录下我们仨不庸常的美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61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20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07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4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54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265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9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07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9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95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970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54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72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1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52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