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阊门

又来苏州。住在相城区一家酒店。

宿费含早餐。特别记得,早餐的馄饨好吃。

忙碌一天之后的转过天来,暮色昏沉的傍晚时分,约六点出头了吧,手机上传来一条信息:现在抬头,看天上!

天上?从房间窗口望外,探头、抬头、转头……没什么呀。

下去。

下来。一出来也就看见,一轮明月悬于东方半空,嵌于暮色笼罩的楼宇间隔、高树枝梢。清辉脉脉、玉光寒、如玉盘。玉盘中似明似暗缭绕着曲曲弯弯图形脉络,点线面纹理轮廓,仿佛淡染的水墨丹青透光蒙覆着,可摹印拓画,隐约,又若分明。

好大好圆的月亮!

阴历多少了今日?十四。怪不得。

拍张照,发去此刻的月亮照片。我拍得不好,照片中月亮上下怎会有一道狭长的光束斜刺着,利剑一般。不知怎么才能没有。

苏州的月亮这样。你的呢?

都多大的人了,还是这么琐碎、天真,还是这么小情小调小轩窗趣味。涓涓细流,流水不腐。

我的这样,你看。

发来的月亮照比我的好多了。没有光束斜刺着。灰蓝的天,淡云,一轮满月。那一轮月,寂静、清冷、明亮。像一个笑容。离得远远的。又觉是近的,多么大,多么亮。

公事完成在周五。明天周六,索性晚走一天,逛逛街去。想去的地方不算很远,就不费事调换酒店了。

要知道老底子的苏州什么样子,就往阊门那一带。不可不看阊门。

陈所闻这支《前调·阊门夜泊》,散曲,我很喜欢。

"风雨萧然,寒入姑苏夜泊船。市喧才寂,潮汐还生,钟韵俄传。乌啼不管旅愁牵,梦回偏怪家山远。摇落江天,喜的是蓬窗曙色,透来一线。"

与张继的《枫桥夜泊》,似是神交。

阊门是春秋时吴王阖闾营建苏州城所辟八门之一,位于城西稍偏北,为八大城门之首。伍子胥以"气通阊阖"为此命名,意即:通天之门。

阊门何峨峨,飞阁跨通波。

阊门地理位置优越,大运河自西向东流经苏州,水道汇合于此,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物资集散码头和商业贸易中心。

阊门的繁华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如何才出阊门外,已似秦淮夜泊船。

苏州的会馆大都坐落于阊门内外。阊门内外自明朝后期至民国早期,都是苏州的经济中心,列肆纷繁,灿若云锦,"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有苏州人总结如下:

"阊门的风流,是梁鸿孟光举案齐眉的佳话风流,是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的诗酒风流,是范仲淹设立苏州府学的千古风流,是唐伯虎洋洋洒洒书写《落花诗》的一代风流,至'五更风雨葬西施'之句,不觉气短。

阊门的风流,还是干将莫邪的人物风流,是叶梦得冯梦龙的文章风流,是钱谦益柳如是的文采风流,是沈复芸娘的旖旎风流……"

阊门也是《红楼梦》故事缘起处。

"……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傍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只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真事隐去、假语村言,自此开篇,拉开演绎悲金悼玉《红楼梦》的序幕。

最近的一次细读红楼是今年七月,用一个月时间,读完一百二十回。逐字逐句,不漏一字一句。长篇累牍的部分感兴趣不感兴趣都不错过。每个不认识的字都注音、注义。每句不明其解的语句,都查明、弄懂。每条批语都细看反复,必深思,前因后果联系。用心体会作者意,能共识便会心一笑,不能亦细思良久。并非每点都能共识、想通,想来想去都不能,那就不想了,我有我的理解和看法。

作了半本练习本的笔记,读到哪里想到什么写什么。环境随意,不拘,本子垫在腿上,快写,字又连又潦草。自己认得就行。

过后不时回头翻书再看,原来烂熟于心的自是烂熟于心,记得清原话。原来不怎么熟的,有的有个模糊印象,有的竟又如初读般生疏,又仿佛全新的内容。

还要反复多看。

《红楼梦》除叫《红楼梦》外,也叫过《石头记》、《情僧录》……等。

《情僧录》,那情僧是谁?

书中明确写着,情僧是空空道人。我却总有个印象,情僧是贾宝玉。

不是贾宝玉吗?还是是?

"后来,不知又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空空道人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以上书中说得明白,情僧为空空道人易名。

可为什么又说情僧是贾宝玉?

宝玉的最终归宿是遁入空门,追求人与心的和谐。这一心路历程书中多有暗示,例如雪中联诗中提到的"没帚山僧扫,埋琴稚子挑"。书中亦有明示,宝玉自己就把"你死了我做和尚去"挂在嘴边至少说了两次,一次对黛玉,一次对袭人。脂批也对此进行了诸多铺垫说明,如眉批中批语"参透重关至恒河沙数",夹批中批语"悬崖撒手",均为宝玉出家所作暗示。

空空道人是石书《石头记》书外之人,贾宝玉是《石头记》书中之人。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因而易名情僧。贾宝玉亦如此情性。空空道人与贾宝玉皆为情僧。空空道人不是贾宝玉,但可说是贾宝玉从石书走进现世的化身、隐喻和象征。

"宝玉片时清楚,自料难保……"

"……宝钗听了这话,便又说道:'实告诉你说罢,那两日你不知人事的时候,林妹妹已经亡故了。'宝玉大声诧异道:'果真死了吗?'宝钗道:'果真死了。老太太、太太知道你姐妹和睦,你听见他死了自然你也要死,所以不肯告诉你。'

宝玉听了,不禁放声大哭,倒在床上。忽然眼前漆黑,辨不出方向,心中正自恍惚,只见眼前好像有人走来,宝玉茫然问道:'借问此是何处?'那人道:'此阴司泉路。你寿未终,何故至此?'宝玉道:'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那人道:'故人是谁?'宝玉道:'姑苏林黛玉。'……"

姑苏林黛玉,姑苏林黛玉……

每读至此处,都仿佛身临其境,如宝玉一样的肝肠寸断,禁不住地唏嘘不已,感慨万分,泪落如雨。

阊门自古送行之地。当年黛玉别父进京都,亦应自阊门出,沿运河北上,往贾府。也是现在这个季节。

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

不如不去……

已是深秋的风起。

忽想起贺铸《鹧鸪天》中的一句:重过阊门万事非。

阊门商圈的活力向外幅射是有三个方向,一路向南去胥门,一路向西至枫桥,一路向北经山塘街达虎丘。自古至当下一如既往,一成不变,依然故我。令人惊叹:苏州是一个风吹不动的城市。

从横街过阊门城楼就是山塘街的一头。此地人讲,想寻地道吃食的,记得往阊门那边过就可以了。

小时候看电影《小小得月楼》,演餐馆的,那么多苏州菜里我尤其记得一道松鼠桂鱼。松鼠桂鱼造型美观,油炸鱼肉开花,炸得头昂尾翘,浇浓浓的糖醋番茄汁。我不爱番茄汁味。如果做成咸鲜口儿,如此漂亮做法的鱼,我倒想尝尝。

得月楼建于明嘉靖年间,不仅是历史悠久的建筑,也是一家著名的餐馆,以精致苏州风味菜肴和古典园林风貌而闻名。

此时当配以苏州评弹的画外音,吴语慢启轻吟,三弦琵琶婉转,悠扬,那才入情、入境、入时、入味。

读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特别对朱自冶吃"头汤面"的情节印象深刻。人物形象仿佛由文入画,立时生动鲜活起来。为这碗面,他也真够勤快,起早摸黑,不辞辛苦,风雨无阻。

"朱自冶起得很早,睡懒觉倒是与他无缘,因为他的肠胃到时便会蠕动,准确得和闹钟差不多。眼睛一睁,他的头脑里便跳出一个念头:'快到朱鸿兴去吃头汤面!'

同样的一碗面,各自都有不同的吃法。比如说你向朱鸿兴的店堂里一坐:'喂!来一碗什么什么面。'跑堂的稍许一顿,跟着便大声叫着:'来哉,来碗什么什么面。'那跑堂的为什么要稍许一顿呢,他是在等待你吩咐吃法---硬面、烂面、宽汤、紧汤、拌面,还有重青(多放点蒜叶)、免青(不要放蒜叶)、重油(多放点油)、清淡点(少放油)、重面轻浇(面多些,浇头少点)、重浇轻面(浇头多,面少点)、过桥---浇头不能盖在面碗上,要放在另外一只盘子里,吃的时候用筷子挟过来,好象是通过一顶石拱桥才跑到你嘴里。如果是朱自冶向朱鸿兴的面店里一坐,你就会听见那跑堂的喊出一连串:'来哉,清炒虾仁一碗,宽汤、重青,重浇要过桥,硬点。'

朱自冶却认为这些还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吃'头汤面'。千碗面,一锅汤。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话,那汤面里的汤就糊了,下出来的面就不那么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面汤气。所以他必须擦黑起身,匆匆盥洗,赶上朱鸿兴的头汤面。

朱自冶揉着眼睛出大门的时候,那个拉包月的阿二已经把黄包车拖到了门口。朱自冶大模大样地向车上一坐,头这么一歪,脚这么一踩,叮当一阵铃响,到朱鸿兴去吃头汤面。吃罢以后再坐上阿二的黄包车,到阊门石路去蹲茶楼。"

这是什么劲头儿!

朱自冶的生活情景日常,哎呀,真真好苏州啊!

一个好吃的人,口味精细讲究到这个地步,再经这么会形会色一提炼,提炼成东方美食惊世绝艳,实为妙哉。

同时不免让人觉得,这种把"吃"作为第一追求的富贵闲人,除了吃几乎不动别的心思,也不好穿,也不好其他,每天孜孜不倦单纯为吃,即便不怎么好,应该也不至于有多坏。虽然他是资本家后代,剥削阶级出身,但他自己没有剥削过人。他也不工作,靠"吃房租"过生活。即使有点斜的歪的脑筋动动,大概也出不了多大圈儿,也坏不到哪儿去。

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我也看过。电影中,朱自冶请到家里做菜的一位女士,穿素色旗袍,襟上别针别一对白兰花。一边轻摇纸扇,款步慢行。妩媚、淡雅的气息一下子扑面而来。

这个细节我记得清楚,特觉得这就是水做的软甜柔的苏州风情韵味。很喜欢。喜欢她别白兰花,比钻石胸针别致、雅致和有情调、有味道多了。

白兰花我也曾种过,也开过花。白兰花的香味是甜的,好像香香甜甜的奶油味。

二十四小时店。逛到夜里来吃,排了会儿队才吃上,味道很不错,感觉很满足。

2024—11—1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13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69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1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3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2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81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8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19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79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2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1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4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红楼梦》《红楼梦》简介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等。全书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清朝曹雪芹作,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鄂...
    梦宸阅读 1,653评论 0 5
  •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所有古典章回小说都是以两句诗词起头,用于剧透内容,提醒阅者。 ① 开篇神话...
    梦里依稀风铃阅读 9,142评论 9 23
  • 楔子 红楼梦作为中国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它像一个永远走不到头的山洞,你每走进一步便会有不同的风景和惊喜。 作为一个...
    泪花香阅读 14,635评论 14 39
  • 我们对《红楼梦》一书的成书过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是女娲补天的剩石游历人间的故事,镌刻在石上,名曰“石头记”,后...
    微雨流光阅读 448评论 2 25
  • 下面开始进入故事: 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当日①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②,有城曰阊③门...
    ZD老赵阅读 18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