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要连考九天七夜吗?会颁发学历证明吗?

  某些网文和小说中,提到古代科举考试时,为了说明考试难度很大,总是喜欢添油加醋、夸大其词!甚至形容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犹如过“鬼门关”:考生们一入考场,就把考场的大门上锁,还要在大门“贴上封条”!所有考生必须呆在狭小的考房里,“连考九天七夜”,直到把三场考试连续考完,才能离开考场。

  “连考九天七夜”?连续的九天之中难道不是八夜吗?那莫名其妙消失的一夜,难道是留给考生们用来“穿越”的吗!(有的文章里甚至图文并茂的说是九天六夜)考生们忍饥挨饿度过漫长的“九天七夜”,那些同样锁在“贴上封条”的考场中的监考官呢?他们难道也要背上九天的干粮坚守岗位吗?由此可见,这种荒唐的论调,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无法成立的。

  凭空想象、子虚乌有的描述,在此就不必多作评论了;关于明代、清代科举考试的具体时间,清代乾隆版《汉阳府志.选举表》中有明确记载: 

  明太祖洪武十七年甲子三月,颁行科举成式,三年大比,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八月初九日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限三百字以上;经义四道,限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许各减一道。十二日第二场,试论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语五条;诏诰章表内科一道。十五日第三场,试经史策五道,未能者许减其二。次年礼部会试,以二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为三场,所考文字与乡试同。

  国朝(清朝)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乙酉,开科取士,一因明制。

  这里面记载的非常清楚,经过前期的试行和修改,朱元璋在1384年三月,正式在全国颁布实行“科举成式”。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在省会举行的乡试总共七天,真正进入考场考试仅三天三场,分别是“八月初九日”、“八月十二日”、“八月十五日”;次年在京城“礼部”举行的会试同样是为期七天,真正入场考试只有三天三场,分别是“二月初九日”、“二月十二日”、“二月十五日”。

  清朝从顺治元年开始举行科举考试,相关的制度沿用明朝旧制——“一因明制”。需要注意的是,文献中明确指出:“未能者许各减一道”,“未能者许减其二”;就是特别说明,作不出或者时间不够的考生,准许其少作两篇。

  有人会问,本文只是考证了明朝和清朝的科举考试时间,那明清以前朝代的科考说不定会连续几天几夜呢?其实,关于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研究由来已久,早已明确判定:真正面向普通百姓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和唐朝;到宋朝时几经调整和发展,到元朝时日趋成熟。明代是在充分“斟酌”了唐代、宋代、元代的前车之鉴后,才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科举制度的。所以历史学界公认,明朝和清朝是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的历史文献和研究中,从来就没有关于科举考试需要“连续几天几夜”的相关记载。综上所述,所谓“连续几天几夜”科举考试的说法,根本就是毫无事实依据的以讹传讹!

  说完科考时间,再说明一个困扰本人多年的问题——科举制度中,到底有没有学历证明? 

  相对来说,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所以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对人口的管理。作为古代社会精英的文人儒生,历代王朝对他们的管理也同样非常重视。古代的读书人,要经过一系列的考试才能入仕为官,在没有照相机和互联网的古代,考生如何证明自己?官府又如何避免“冒名顶替”和“张冠李戴”呢?

  乾隆版《汉阳府志》记载:应乡试者则国子学生、各学生员之学者、儒士之未仕者、官之未入流者,皆由有司申举。其中式者,官给禀传送礼部会试。

  大概意思是:有资格参加乡试的考生必须是国子监和各府、州、县儒学或者书院的未入仕的学生,以及历届落榜没有正式入仕的学生,这些考生都由相关学校和机构向上级申报考试。凡是在乡试中考上举人的考生,由相关的政府部门赐予“符信”,送到京城的礼部参加会试。

  清代的《钦定科场条例》中,对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所有参加乡试的考生,均由相关部门根据各学校登记考生的《年貌册》颁发“卷票”,考生必须持“卷票”进入考场;乡试中举的考生持“结票”参加会试;经过会试和殿试后,考中“进士”的考生,由礼部发给“收卷票”到吏部报到,再由吏部登记后颁发一式两份的“吏部收讫票”! 

  由此可见,明清两代参加乡试和会试的考生,都会由相关单位颁发相应的证明。这些证明不仅仅只是考生的学历证明,还是考生“入仕为官”和“行使特权”的证明!持有“吏部收讫票”的考生,可由政府分配高级官职;持有“结票”的考生,可以充任低级官吏;就算不入仕,也可以减免租税,在县太爷面前还不用下跪!甚至在与普通老百姓的纠纷中,还有一定的“豁免权”!也难怪现在的大学生那么痴迷于“国考”了,毕竟这种疯狂的考试也算是我们的一种“优良传统”吧!

参考文献《汉阳府志》《武昌府志》《钦定科场条例》

  欢迎评论,关注,更多明清历史 文章如下 

      招降纳叛,三战重庆——南明总督张京传 

    一个崇祯倒下,九个皇帝并起 


    明代楚王世系及震惊朝野的“楚藩风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794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050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58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861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0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898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3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617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077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49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83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99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2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4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3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74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9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