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意思:张国立古代文化100讲|【科举】我太难了,原来古代考试也有作弊

中学课本里,有一篇文章叫《范进中举》,说有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范进,突然考中了举人,他的岳父胡屠户,以前总鄙视他,现在则厚着脸皮来巴结他;从前正眼都不会看他一眼的张乡绅也来讨好他。范进一下子从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变得有钱有势。

这篇文章出自清代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反应的是清朝科举对普通人的影响。其实啊,科举从它诞生起,一直到清朝末年被取消,1300多年间,对古代很多人的生活,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那么第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科举制度呢?

我们知道,科举,本质上是一种选官制度,通过分科考试,为朝廷选拔官员。在先秦时代,流行世卿世禄制度。这个家族世代做国王,那个家族世代做将军,另一个家族世代做宰相,官职都是由贵族世袭的,平民百姓根本没有做官的渠道。

到了秦汉时期,有一阵子,是靠军功来获取官职。比如汉朝开国的那帮功臣,大多是普通人,小公务员、屠夫、地痞流氓什么的。可是很快呀,世家大族就又掌控了做官的门路,虽然汉武帝实行察举制,让地方官员举荐人才,但作用也很有限。魏晋南北朝,采用九品中正制,给各种人才打分评级,根据这个评级来授予官职,最后却变成豪门把持的工具,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能评上高等级的,全是世家大族,你的评级高低,完全取决于你出身的门第。于是,就有了王家、谢家这种,世代做大官的士族。

如果你是皇帝,肯定不满意士族把持了官员的任命,皇帝手中的权力就变小了,何况,贵族势力这么强大,皇帝位置也不安稳呀。如果你是个普通老百姓,就更不开心了。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会因为出身不好,做不了大官,甚至连小官也当不上。

皇帝想集中权力,老百姓想实现阶层流动,于是,科举就出现了。科举的好处很明显,它不需要你出身多么高贵,只要你符合条件,比如不是罪犯,不是商人,谁都可以报名参加;它也不需要谁来推荐你,凭本事说话,考中了就有机会做官。这下子,皇帝和平民,绕开了贵族的阻挠,直接接上头了。

那么,科举具体是怎么考呢?

早期的科举制度,并不完善,隋唐时代,紧接着魏晋南北朝,社会上还有很多豪门大族,保留了不少贵族社会的传统,很多官职,依然可以通过恩荫[yìn]、征召、军功等方式获得。你看大诗人李白,他在翰林苑做过官,就是唐玄宗直接征召他,并不是通过科举,科举制度,只是给普通人,开了一条窄窄的上升通道。

唐朝考试的门类特别多,得有一百多种,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叫明经科,说白了就是考察背诵,内容是十几部儒家经典和《道德经》,考试相当于默写填空题。明经科比较简单,录取的人最多。所以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就是说三十岁才考中明经,那就太晚了;五十岁考中进士,也不算迟。

这个进士科,是最难考的,它要考你诗赋,知道唐诗为什么这么发达了吧?科举要考的;还要考时务对策,就是给你列出一件国家大事,让你分析解决。

因为最难考,所以一旦考上了,也最尊贵,著名诗人孟郊考了很多年,终于中了,极度开心,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名句

除了考试成绩,考生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也会决定你能不能考中进士。于是,考生会把自己的作品,拿给朝廷中有影响力的人,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从而获得好成绩,这在当时叫做行卷。

著名诗人王维,20岁那年,到长安参加科举,为了考个好成绩,他把自己的作品投给唐玄宗的弟弟岐王,希望岐王能够推荐他。不过,当时更有权势的太平公主,已经把状元头衔给了另一个叫张九皋的人。王维很难过,岐王就给王维出了个主意,让他在太平公主举行的宴会上,假扮成演员,给喜欢音乐的太平公主演奏琵琶,从而获取太平公主的赏识。宴会那天,琵琶高手王维,一曲弹罢,博得满堂彩。再加上王维英俊潇洒,太平公主马上就喜欢上了他。王维乘机献上自己写的诗,太平公主看完后吃惊地说:这些诗都是我平常喜爱的,以为是古代人的作品,没想到都是你写的。随后,公主立刻派人把主考官叫来,让他必须以第一名录取王维,王维就这样考中了状元。

这种行卷的风气,容易让考试变得不公平,再加上考试的时候,主考官能看到考生卷子上的姓名,很方便走后门。到了宋朝,这些问题就都不存在了,宋朝科举的考卷,采用糊名法,把考生的名字遮盖住,不让阅卷的考官知道这是谁的试卷。可是不知道姓名,考官还可以通过考生答题的书法笔迹,看出来是谁的卷子,仍然留下了作弊的空间,于是,宋代又采用了誊录法,考生的试卷,上交之后,由专门的人再誊抄一遍,考官拿到的是抄录来的试卷,这样作弊的概率就降低了。

宋代科举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录取人数多,唐代进士科考试,每次就录取十几个,最多几十个人,很难考中。宋代不一样,每次录取二三百人,多的时候能有五六百人。这也跟宋代的社会形态有关系,唐朝还有贵族社会的残留,宋代基本上是个平民社会了,没什么世家大族,要想做官,几乎只能通过科举。宋代所有宰相,都是进士出身,科举考试成绩差,很难在宋代官场混得好。

到了明清两代,科举发展得更加精密了,实际上,我们今天熟悉的各种科举制度,说的也主要是明清这五百年的事儿。明清时期,从考试程序上来说,环节更复杂了。如果你是个读书人,想获取功名考科举,第一步是参加县试,就是你们当地县一级的考试,通过了,可以接着参加府试,这是更高一级的考试,通过了,恭喜你,你可以接着参加院试,又通过了,太棒了,你获得了进入当地县学或者府学上学的资格,你会被叫做生员,也叫秀才,这是最初级的功名。

不要小瞧秀才,古代社会,十里八乡能有个秀才,已经不得了了。当年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洪秀全,考了很多次,每一次连县学的考试都通不过,当不了秀才,气得大病一场,醒来就神神叨叨,开始传教。成为秀才,你见了县太爷,可以不用下跪,也不用再交赋税。你在府学县学里上学,每个月还会领到一笔补贴。

你还拥有了更上一层楼的机会,那就是去考举人。这个考试叫乡试,三年考一回,在各个省的省会举行,考中了,那你简直撞大运了,秀才每隔一段时间还要测试,考不好就会被剥夺秀才资格,打回原点,举人就不一样了,一旦考中,终身有效,一辈子都不用担心。所以说,秀才和举人,是老百姓和士大夫的分界点。

考中举人之后的第二年,你可以接着去京城参加会试,这是礼部组织的考试,非常难考,明代全国人口差不多一个亿,清代两三亿,每次也就录取两三百人,你就算算这录取率吧。如果你又考中了,诶,先别激动,你还要接着参加殿试,这次的主考官更厉害,是皇帝本人,不过你也别担心,殿试其实就是给会试考中的这些人,排个名次,共分三个等级,第一等三个人,就是我们熟悉的状元、榜眼、探花,叫做进士及第;第二等叫进士出身;第三等叫同进士出身。

从最开始的县试到最后的殿试,明清科举的繁琐和艰难,可见一斑,但是考中之后的利益又是巨大的,所以,不少人为了能考中,想尽办法作弊。最简单的就是夹带,打小抄,不过考生进考场都要搜身,这种方式太小儿科了。难一点的是请枪手替考,可是这也没把握,一是进入考场前,要核对相貌,被认出来就麻烦了;二是枪手的试卷也未必能被考官取中。

于是最高级的作弊手法出现了,那就是直接向主考官行贿。我们读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小时候家道中落,受尽了别人的冷眼,他们家为什么家道中落?这跟一起科场舞弊案有关。1893年,浙江乡试,也就是浙江考举人的考试,鲁迅的祖父周福清,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也就是鲁迅的爸爸能考中举人,派了一个仆人,拿了一万两银子,去贿赂主考官周锡恩,结果仆人交银子的时候没弄好,把事情败露了。清朝行贿主考官是大罪,周福清被判了斩监候,鲁迅家本来过得不错,但是为了挽救祖父的性命,每年都要花很多钱上下打点,于是家境就败落了,鲁迅的父亲在案发后,也被剥夺了秀才的资格,没多久就病死了。

我说了这么多科举的事,那科举究竟有多大作用呢?这作用可大了。

首先,对皇帝来说,他可以绕开贵族,直接面向所有的子民选拔人才。当年唐太宗看着鱼贯而入,参加科举的考生,开心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意思是天下的人才,都被他收揽了。宋代开始,有了殿试,由皇帝亲自当考官,考中的这些进士,号称是“天子门生”,意思是,你们都是我皇帝的学生,不要想着去感谢别人,是皇帝给了你们功名,皇帝和平民直接联系,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其次,科举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能为政府选拔优秀人才。比如北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科举考试,号称天下第一榜,那年科考的主考官是欧阳修,考中的进士有苏轼、苏辙、曾巩、张载、程颐、程颢、曾布、吕惠卿、章惇等十几位后来影响巨大的名臣文士。明朝所有的内阁首辅大学士,晚清那些力挽狂澜的中兴名臣,都是科举出身。此外,科举确实给了普通人上升的机会,为阶层流通提供了渠道。拿曾国藩来说,他们家不过是湖南乡下普普通通的农民,祖上几百年都没有任何一个人考中进士,结果他偏偏就考中了,让整个家族都实现了身份的巨大提升。根据何炳棣[ dì ]先生的研究,明代平民出身的进士占50%,清代占了37.2%,可以说,有许许多多毫无背景的人,通过科举,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好了,关于科举,我就和你聊到这里,谢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次再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25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5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77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6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88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17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66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6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6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3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