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A娃父母读书会第136天。我们重头开始学习Barkleyr博士的书《如何养育多动症孩子》,今天开始分享:“引言”:“帮帮我,我正失去自己的孩子!"
最好的临床医生说,他们从一些病人身上学到的东西和病人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同样丰富,正如Barkleyr博士遇到一位聪慧的母亲,通过她的启迪,明白了为了孩子的学业成就,一个人所要承担的艰巨任务。从而作者的行医执业发生了改变,许多家庭因此受益。
这是发生 30多年前,大约是1990年, Barkleyr博士当时在一家治疗多动症的诊所执业,在为多动症孩子诊疗服务过程中,他学到了深刻的人生一课。
那天早上Barkleyr博士见到了这位母亲和她8岁的孩子史蒂夫。Barkleyr博士满以为这位母亲会发出老生常谈式的抱怨:关于现在孩子的情况,关于现在家里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家长会开始述说孩子在学校数不清的问题;接下来,便是述说孩子在家里同样数不清的各种肆意妄为的负面行为。
但这位母亲的反应让Barkleyr博士大吃一惊,始料未及,以致无言以对。她说的并不是医生所预期的:"我家孩子在学校一塌糊涂","我家孩子就要被停学了",又或者"我家孩子从来不听我的话"。恰恰相反,她说的是:"帮帮我,我正失去自己的孩子。"
在目瞪口呆之中,Barkleyr博士说的是:"请您再说一次?"而她仅仅是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帮帮我。我正失去自己的孩子。"
Barkleyr博士不清楚她到底是什么意思,因为这是一种医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家长类型。
她让人始料未及的反应使Barkleyr博士两次目瞪口呆,随即有点乱了方寸,彻底手足无措了。只能努力让自己恢复镇静,"抱歉,我觉得我无法理解你所说的话。"
随后,她的眼泪夺眶而出,这进一步加剧了Barkleyr博士的尴尬与不适。这个母亲留着眼泪说,"我无法确这种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至少有几年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我正在失去他;史蒂夫正在离我远去,而我可能永远无法挽回他。这对我来说,是全世界最可怕的事情。
"史蒂夫是我的第一个孩子,"她说,"我们俩曾经是那么亲密无间,直到几年前这一切开始出现。现在,我觉得他恨我。我知道他不愿意和我待在一起。"
"因为,每当我走进房间,他对我就会变得冷漠,我跟他说话的时候他也对我不理不睬,有时候甚至出言讽刺。如果我提议我们俩一起做点什么,史蒂夫曾经很喜欢这样做的,他就会说'不要',就好像他要找所有的借口躲避我似的。每当我想要和他说说话,他的眼光也不再看向我,他会转向另一边,然后想尽快结束这次对话。除了这些之外,史蒂夫待在家里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他流连于朋友家,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带朋友回家儿。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他似乎是以自己的母亲为荣的。现在,除非是有迫不得已的情况,他甚至不承认我的存在,而且不会把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我,他原来不是这样的。"
接下来,她详细地解释了自己与儿子之间的关系——似乎是迷失了、毁坏了,甚至可能是无法修复了。她可能已经失去了或者正在失去的过程之中:她和自己第一个孩子之间的纽带,一种父母与子女之间与生俱来的相互之爱,这是实现余下所有成就以及让人满意的养育成果的基石。哦,没有这种纽带,你肯定也可以把孩子抚养长大——从某种技术上、逻辑上或者实用主义的角度上来说,这是可以的;但是,从情感的或者精神的角度上说,缺失了这种纽带不足以把一孩子养大成人。
Barkleyr博士还从未见到哪一位家长能够如此迅速地直击自己生活的本质、她自己的症结所在,也许是她儿子的症结所在——不快乐。
她所描绘的这种失去,深深地存在于家庭生活之中,甚至当这种失去发生的时候,很少有人能清晰地将它表达出来。也许只有真切的丧子之痛才能超越这种失去。她所失去的这种纽带关系,正是所有亲子互动的原动力,也正是所有家长为家庭而付出努力的原动力。
这位母亲失去了与孩子之间的纽带,她所感受到的是多么真实的切肤之痛!当失去了与自己孩子之间的爱与友谊时,她的面前已经没有了充满意义的未来,曾经她与孩子之间的爱和友谊是那么深沉。
对于这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改变,她的陈述是如此清晰,以至于Barkleyr博士无法以平行的方式来审视与自己两个儿子之间的关系。
在这位女性关于自己的人生的深刻智慧面前,对于在她之前那些数不清的病例而言,许多医生的做法和看法是多么的盲目而轻率,因为那些来到诊所的家庭来说,不快乐,才是他们真切的重大问题,而这个问题会伴随他们一生!
也许,你读这本书的原因是你也感受到正在失去自己的孩子。你的孩子被诊断为多动症,而你正在竭尽所能地帮助孩子以及家庭中其他成员适应这种状况。但是,收效甚微。或者,你还未曾经历这个阶段;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有点不对劲,然后你开始寻求专业的帮助。但是,到目前为止,你面前的问题多过答案。
无论你和你的家庭处于哪个阶段,你们都不孤单。最近的数据显示,据保守估计,在美国,患有多动症的学龄儿童超过了600万。这也正是促使Barkleyr博士写作和修订这本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