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规沟通,让孩子拥有强者思维
如何通过这样的沟通方式让孩子拥有强者思维?反常规的,不按常规套路出牌!
案例:
一个公办学校的老师,她是自动自发的学员,她有一个学生读初二,成绩中等,不算太好。他的家庭是:爸爸经常酗酒,妈妈精神上不太正常,很显然孩子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他就是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这样的家庭,如果按照传统思维来看,就是一个死局,爸爸妈妈都无法改变,只能面对孩子解决问题。而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我们往往对他抱有同情之心,总想去帮助他,支持他,觉得他很可怜。如果一个孩子,别人总是把他放在一个弱者、不幸、悲惨、被害、运气不好、受害者的角色,那么这个孩子的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开始。
各位老师,家长,我们不要随便去同情一个人,也不要随便去可怜一个人。不要认为同情一个人可怜一个人是在施舍恩惠,随便帮助别人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这是在培养一个人弱者的心态,所以我们要转变思路。
这个老师以前会这样说:“你太不容易了,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跟老师说,老师会尽量帮助你的”,老师用这样的方式,这样的孩子也会收获到感动,但更多的是收获到的是无力,没有力量 ,感到我很弱,我需要帮忙,我需在别人支持。
1)这位老师学完黄导的课程以后,她把孩子叫到办公室这样跟孩子说:“XX同学,你说我为什么叫你来呢?叫我说什么好呢,我教了这么多学生,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顽强的孩子!”
孩子的感觉立马不一样
老师继续说:“你看你生在这样不幸的家庭,爸爸妈妈这个样子,你在这样的环境下,每天还能坚持学习,在学校不捣乱,还能保持中等的成绩。我教了那么多孩子,没见过像你这样有顽强生命力的孩子,像你这么好学,这么负责任,这样的环境,都没有影响到你,老师太佩服你了!”
老师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
说完这些话,大家想想这个孩子是什么感觉,这种感动是从内向往的,是对生命力量的一种激发,而不是对别人关怀同情的感动。
所以呢,这个孩子感动之余,拍着胸脯对老师说:“老师,请你放心,期末考试我一定要进前十!”
你会发现同样的事情会有不同的结果 ,孩子会有什么样的状态呢?所以,不同的方法把孩子培养不同的状态,我们以为正确的方法,很多时候是在培养弱者心态,而真正培养孩子强者的心态,就是我们不要总想着去帮助孩子,而是要学会激发出孩子帮忙别人的这种心态。这才是真正的强者思维!
2)不要总想着去教孩子,而是我们应该懂装不懂,时刻把请教挂在嘴边。
“儿子,妈妈请教你一个问题/请你帮妈妈一个忙”
“孩子,妈妈该怎么办呢/妈妈发现一件事,我不知道怎么办,你帮我出出主意呗/儿子,你帮我思考一下,这个事情怎么做呢?/儿子,你给我一点建议,你帮我看看,好不好”
老师可以说“XX同学,老师请教你一个问题/帮老师一个忙”
这种感觉就让孩子有无比的成就感,这个孩子就懂得学会去全局思考,学会动脑,这是非常核心的关键。
孩子在不听话的时候,或许是我们的方法不对,就算我们的方法对了 ,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孩子让我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要总想着我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孩子搞定。
我们任何人是搞不定别人的,只能让他自己搞定自己,这个时候才是有效的。
换句话,感觉就又不一样了:
“儿子,你这样做让妈妈很为难,你这样真的跟妈妈出了一个难题,你觉得妈妈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你开心,同时,也让妈妈能够接受呢?”
老师可以这么说:“XX同学,你真是跟老师出了一个难题,你觉得老师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你高兴,同时,老师也能接受呢?”
如果我们这样去说话,那这样的话孩子就愿意跟我们沟通,我们就可能通过沟通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想一想,沟通是不是很简单。所以,把这几个案例好好思考,好好琢磨一下,就能感受到教育当中的沟通到底是方法还是道。这就是我们思考的核心和关键。
刚刚讲了不要总想着去表扬孩子,同样也想告诉家长和老师,不要总想着去鼓励孩子。鼓励孩子背后就是孩子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孩子在你的眼中他是有问题的。
比如,当孩子成绩没考好的时候,或者做错一件事情的时候,或者结果不好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他是满情悲壮面、愧疚、自责、脆弱的面对我们。如果我们没有好的方法,引导他走出这种状态,那么,孩子就会被当下的事情所困、所伤。
如果我们可以这样说:“你这次没考好,你要努力”,这样说,是没有用的,应该如何说呢?
“儿子,其实你这次没考好,妈妈一点也不担心,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人比妈妈了解你,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考好了不会骄傲,考不好也不会放弃,说不定下一次啊,让妈妈吓一跳或者给妈妈一个惊喜!”
同时呢,告诉孩子:“人生有起有落,分数有高有低,这太正常了,分数考不好,跟真实水平、能力、实力没有关系的。反而,成绩不好的事反而锻炼了你面对挫折的能力。”
好多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非常的脆弱,很恐惧。为什么 ?因为我们不接受他的失败,或者我们很恐惧失败。这样的孩子,只能被失败恐惧所打倒,这样的孩子,只会被错误的结果、失败事情、被学习、被分数、失败所困。这就是为什么所困,为什么所伤。
这就好比一个成人,被情所困,被情所伤是一个道理。一个人为钱所困,为钱所伤。所以,我们对待孩子失败的态度,就是孩子对待未来人生的态度!
恐惧不是孩子恐惧失败本身,而是恐惧失败之后,不被别人接纳和认同。总之,我们不要总想着去帮助孩子,培养孩子去帮助别人的能力。我们也不要总想着去培养孩子去感恩别人,我们要培养孩子能被别人感恩的能力。我们不要去培养孩子去感恩别人的能力,当然,我们讲的不是不要感恩。当我们的孩子有自我的时候,他感受到爱的时候,他自然有爱别人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让别人感恩他的能力,这才是强者之道,王者之道。
我们要培养孩子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要培养孩子不需要别人表扬也能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的能力 。回归自我,不在意他人评价,他人眼光的能力。当然这个前提,是符合道德标准的。
有形的叫教训,无形的叫教育!你的生命状态好不好,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否积极,对未来是否有追求,对待梦想是否很执着,对待信念是否坚定,对待失败、成功的态度是否很常态,是否很放松,这些东西才是无声胜有声。叫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核心关键。
所以我们不要影响孩子,我们要培养孩子影响他人的能力,这才是强者之道,王者之道。
在来看开头的问题,鼓励、表扬、沟通究竟是方法还是道,如果你把它当成一种方法达成想要的结果,结果只会是事以愿违。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所有的成长、叛逆、对抗、自暴自弃、坏的习惯,都是为做回自己而在抗争,或者是在搞起义。为什么会有起义 ,有压迫、有镇压、没有心灵自由 ,都会做出反抗。
所以,孩子在呼唤他要做自己,就会出现很多这样的行为。
每个人最深的渴望就是做自己,所以,试图通过沟通、语言去改变孩子,达到想要的结果,这才是万恶之源!!!
这就是为什么 我们学了很多沟通技巧、掌握了很多沟通方法,做了很多的沟通,却没有用的原因。我们要清楚,孩子的改变不是你想他改变,而是他内心自己想改变,这种改变才会有效和持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