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发觉,养成好习惯是破解平庸人生的终极方案。真正的人生成就,本质上都可以看做是好的习惯行为叠加了足够多的次数而呈现出来的质变效果。
美国作者詹姆斯·克利尔在《掌控习惯》一书中说:“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就像金钱借助于复利倍增一样,你的习惯的效果也会随着你不断地重复而倍增。在一两天的时间里,你觉不出任何不同,但在数月和数年后,你会发现它们产生了巨大影响。只有在过了两年、五年或者十年后再回顾时,你才会发现好习惯的价值之高和坏习惯的代价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我非常确信作者观点的正确性,他本人就因一些好习惯,创造了令自己都瞠目结舌的人生成就,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下他的这本书。
其实好习惯的力量大多数人都是清楚的,只是好习惯太难得,尤其对于成年人来说,要想从无到有地培养一个好习惯,无疑需要马拉松式的努力坚持,而这需要的并不仅仅是毅力。多数人做不到,所以平庸总是人生的常态。我自己也在养成和坚持好习惯的路上屡败屡战,虽有时会偶感无力,但时常是满怀期待。
最近因为阅读和一些见闻,对习惯价值的信仰加深了不少,因此更加坚定了要养成一些好习惯的决心,例如早睡早起、每日锻炼、每日复盘。为了更加警醒地去走好这条习惯养成之路,特将自己近些年的一些失败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形成几点重要提示,与各位读者共勉。
第一,放弃完美主义,忽略偶尔的失败。
多数人都会对完美有不同程度的偏执,无法坦然平和的面对失败,失败后往往会浪费大量的精力自责、懊恼,而导致每次重新出发时精神愈加低落,信心愈发不足,从而更易招引失败,陷入恶性循环。这可能和中断就清零的记录方式有关,过度放大偶尔失败的不利影响。有些人包括曾经的自己,决定坚持每天做某件事后,一旦有所中断,就认为曾经所有的努力都清零了,要想实现目标必须从头再来。这会让偶尔的失败带来巨大的无力感,久而久之,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放弃爬出自我失望的泥潭。
习惯养成绝非是一场短期的冲刺,不是咬咬牙就能一贯而终的事情。它是一件需要相伴一生的事情。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内,每次努力只要始终都有统一的方向,偶尔的间断并不能消灭持之以恒的态势。只要不放弃,量变会一直在积蓄着,偶尔中断只会推迟质变的发生,而不会否定质变的到来。习惯养成的道路上,首先要放弃完美主义,忽略一些不经意的偶尔失败,当其发生了,任何停留都是浪费,应该选择性忽视它,头也不回的继续前行。
第二,坚持复盘,保持对长远目标的专注
有些习惯,可能会有更为基础性的作用,会促成其他习惯的形成。复盘就是这样的习惯,值得花更多的精力提前养成。上文说到要忽略偶尔的失败,不要与失望的情绪纠缠,如何才能做到呢?复盘无疑是个好方法,当你在复盘时,你会获得一个客观中立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行为,进入理性分析的状态,更容易摆脱情绪干扰,看清行为的实际影响。
另外,习惯养成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才能实现的远期目标,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远。但近在眼前的一些紧急任务,总是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于是在向着长远目标前进的路上我们经常会走丢,可怕的是如果不提醒自己,我们可能很长时间都不会发觉,而每日复盘,就可以每次提醒自己,有没有偏离航向。及时偶尔有所偏离,也能及时调整回来,不至于走丢的太久,从而在整体上保持对长远目标的专注。
第三:尽可能的减少行为障碍,消灭一切思考的空间。
一个习惯养成计划在制定完成时,所有需要思考的事情都应该全部完成,剩下的一切应该只有无脑执行。
行动需要反馈和激励,这是一切动物的本性。而习惯养成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是不会有反馈,更不会有激励,这是违反本性的,这时我们聪明的大脑可能就会开始思考,我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一旦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行为的基础就开始崩裂了,因为制定计划时的热血和决心不可能一直持续,聪明的大脑会立刻根据当下行为的利弊和效益,重新分配有限的时间精力。
因此,习惯养成计划,不能留有任何思考的空间,要简单明确的执行性。一旦制定完成就什么都不要想,就像得了军令的士兵一样,只管执行好了。我曾经决定每天用听书软件听一本书,但由于事先没想好怎么选择书,每天准备听的时候都会花时间去找书,思考哪本书值得听,结果总是不了了之。后来计划变成了按照书单的排序来听,不给自己临时思考、选择的机会,计划的执行就顺利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