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朝的社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制。所谓封建,指的是分封和建国。封国君主统称“诸侯”。在周朝,无论是天子还是诸侯,他们的爵位和封地都只能由谁来继承?什么是大宗?什么是小宗?因为层层分封的关系,各种大宗和小宗错综复杂,维系这种宗法政治的最主要的工具是什么?在当时所有的诸侯国里,宗法关系最先遭到破坏的是哪个?
答:1、无论是天子还是诸侯,他们的爵位和封地都只能由嫡长子来继承。
2、什么是大宗?什么是小宗?
周天子是天下宗主,是天下所有同姓贵族的族长。族长历代传承,在宗法关系里,这一系称为大宗。
各诸侯兄弟们自己的封国里继续搞嫡长子继承制,他们的嫡长子一系在自己的封国里是大宗,对于周天子来说是小宗。
3、维系这种宗法政治的最主要的工具,就是礼。
4、宗法关系最先遭到破坏的是晋国。
二、智宣子钟意的继承人人选是自己的儿子智瑶,但是,家族长老智果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智宣子的另一个儿子智宵最合适。智果为何认为智瑶不合适?在智宣子终于还是固执己见以智瑶为继承人后,智果和智氏家族分家,从此不再姓智,各过各的,井水不犯河水。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当时的一种什么样价值观?为何文中说“一般人读《资治通鉴》,很容易佩服智果的高瞻远瞩,而不容易想到的是,无论是智宣子还是智果,在这件事(选继承人)上其实都做错了”?
答:1、智果为何认为智瑶不合适?
——智果认为智瑶虽然有五大优点,但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仁”,也就是对别人缺乏爱心。
也就是说,智瑶是一个有才无德的狠辣角色。这种人才干越高,为害也就越甚,最后只会四面树敌。
2、智果和智氏家族分家,从此不再姓智,各过各的,井水不犯河水。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当时的一种什么样价值观?
——族人对族长并没有誓死效忠的义务。
3、为何文中说,无论是智宣子还是智果,在这件事(选继承人)上其实都做错了”?
——因为在宗法传统上,继承人不应该是商量出来的,只应该是自然出现的。谁是嫡长子,谁天然就有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