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一直在阅读弘一法师的书《禅里禅外悟人生》,看到最后的附录——弘一大师行谊大事年表,其中提到弘一大师在未出家曾有过一段断食的过程,以前我在别的书上也看到过此事,今日特意找来仔细读。我于一年多前开始不食晚餐,我知道佛教里有“过午不食”之说,但我放弃吃晚餐完全是出于减肥和身体健康的考虑。所以看到大师日志中记载断食第三日,腹中有如火焚,我亦深有同感。此时唯有靠意志去坚持。大师在断食快结束时感到心清、意净、体轻,我想也必是如此。我在四五年前有过纯素食的一段时间,期间也深有此感,只是很可惜因工作和家庭原因未能继续坚持素食。
我想待今年暑期,安排一段时间到寺庙里去住上一段时日,先断食几日再全程素食,好好调理一下自己的身心,以达大师所说的“心清、意净、体轻”之境。
感恩弘一大师。
以下为《断食日志》,前半断为相关介绍。
2012年10月9日,弘一法师圆寂70周年,万言《断食日志》影印本首发。
日志中,他不再是多才多艺的风流才子,只是被病痛折磨的中年男人。
走近1916年在虎跑断食的李叔同
李叔同的粉丝们,一定知道在网上很容易找到李叔同《断食日志》的原文,不过,那些文字多源于民国铅印版,粗俗点讲,算是“二手货色”,其间大错没有,小错不断——不少文字曾让学者冥思苦想而不得解。
2012年10月9日,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70周年,杭州虎跑公园举办了庄重的祭奠仪式,同时,“第一手”《断食日志》——影印本终于首发,原先摆在陈列柜里的文物,一字不漏、一字不差地与百姓见了面。
《断食日志》影印本在虎跑李叔同纪念馆售书点可以买到。
六位弘学代表带来特殊“祭品”
为弘一舍利塔添一抔新土
在虎跑公园最高处,再往山上小走几步,就是弘一法师舍利塔。
2012年10月9日,6种不同的泥土被专程送到杭州,李叔同的孙女李莉娟等各地弘学代表们为舍利塔添土。
新土来自对李叔同(弘一法师)一生有重要影响的六个城市。
平湖——大师祖籍,如今“莲绾”绽放的地方;
天津——大师出生地,无忧童年的美好回忆;
上海——城南文社,“天涯五友”,才华初露锋芒;
上虞——晚晴山房,春晖中学,白马湖文化影响深远;
温州——庆福寺,十二春秋,苦心研修;
泉州——抗日救国,圆寂长眠。
1916年李叔同在虎跑写下《断食日志》
日志中,他只是个被各种病痛折磨的中年男人
《断食日志》是李叔同1916年在虎跑断食时写的日记手稿。
1916年,早已与佛教结缘的李叔同偶然在一本杂志中看到了断食治病的说法,久被神经衰弱折磨的他对此产生了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李叔同已有心向佛,断食也是修炼身心、磨练意志的一种方式,于是他决定一试。
所谓“断食”,并不是全程不吃不喝,而是逐渐减少食物摄入量,最终只饮水、不吃东西。在西泠印社社友叶品三的推荐下,1916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正值学校放年假,李叔同来到虎跑,在当时方丈的楼下借了间房子,开始为期三周的断食。
《断食日志》约万余字,内容是断食期间的生活细节,比如活动、饮食、睡眠及每日身体的生理变化。断食后,李叔同自感脱胎换骨,为示新生之意,还根据老子“能婴儿乎”之意,改名李婴。
翻阅手稿影印本,脑海里的那个李叔同已不是风流才子,而是一个被各种病痛折磨的中年男人。有时,喝了虎跑的水,“喉痛,或因泉水性太烈,使喉内脱皮之故”;他饱受失眠折磨,常常凌晨三点醒来;还有胸闷心跳、小便疼痛……
《断食日志》影印本与民国铅印本细节有出入
更真实的断食体验得以还原
“你看,对比手稿,可以发现它跟民国版铅印《断食日志》的内容,还是有些出入的。”原浙江省文艺出版社总编、研究《断食日志》的学者徐正伦说。
断食正期第四日……四时醒,气体极佳,与“日常”无异。起床后精神如常,手足有力。朝日照入,心目豁爽。“小”便后尿管微痛,因饮水太“多”之故。
比如这段文字摘自民国版本,引号中的文字,都与原稿有出入。比如“日常”,原稿是常日;“小”便,原稿写的是“少”便;尤其最后一句,“饮水太多”,原稿其实写的是“饮水太少”。
“真是南辕北辙的差错啊!”专家摇头感叹,研究弘学,对于文字的程度深浅把握尚且讨论经日,何况是这样的谬误?很多学者想破脑袋,一直在疑惑,为什么李叔同当时认为因为喝水多了,导致尿管疼痛?不符合生理和医学常识啊!
另外,原文中的“入眠”,在铅印本却写成了“安眠”,虽是一字之差,意思大有不同。根据徐正伦的初步研究,铅印本约有30多处错误。
出家前后书法风格转换
从劲健绚烂到藏锋稚拙
影印本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可以看见李叔同涂抹的许多“乌梅团儿”和他的亲笔书法。
“乌梅团儿”是李叔同在日记上的信笔修改,也正说明他严谨的学习态度。
据书法专家说,虎跑断食时,也正是李叔同书法风格转变的关键时段——从劲健绚烂、峥嵘圭角,归于雅逸恬淡、藏锋稚拙、枯寂孤清。李叔同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又一高峰,“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他的字为荣。
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然而出家后,诸艺俱疏,唯有书法一事未能让弘一法师割舍,伴他直至圆寂于泉州不二寺——在弘一法师60余年的生命历程中,至少有50年的翰墨活动。
书法是心灵的迹化。从在俗时的绚烂李叔同到出世后的平淡弘一,是修心的结果,是大师心灵境界的升华。
转李叔同《断食日志》全文
来源:王雨哲的日志
本来这个早就要放上来的,但一直没找到完整版,今日如愿~近来再读李叔同传记早期版本,别的话不想再说,像这样的人格魅力,生命魅力,怕是再也遇不到了……
丙辰十一月二十九日(民国五年)
断食换心,是一种科学的,也是哲学的试验。
告诉闻玉,断食中,不会任何亲友,不拆任何函件,不问任何事务。家中有束,由闻玉答复,处理完毕,待断食期满,告诉我。
断食中尽量谢绝一切谈话。
整天定课是练字,作印、静坐,三个段落。
食量:早餐一碗粥,中餐一碗半饭,一碗菜;晚餐,一碗饭及小菜,这是平日三分之二的食量。
晚间,准备笔、墨、纸,明天开始习字。
闻玉是一个虔诚的护法。
丙辰十一月三十日:
清早六时起床,静坐片刻,盥洗,
六点半以后,习字一点钟。
早餐,粥大半碗。饭后,静坐。九时起,习字一点钟。
午餐,饭菜各一碗,十二点后,午眠。下午二时起,静坐。
三点钟起,习字。
饥肠辘辘。
晚餐,饭菜各一碗。
饭后,静坐片刻。
就寝。
丙辰十二月一日:
六时起身,静坐。
习字功课如昨。
早餐,粥半碗,较昨日为稀。
中餐,饭菜各一碗。
午后小眠,习字如昨。
傍晚,腹中如火焚。
晚餐,饭半碗。
逐日减少活动,以静,定、安,虑作生活中心。
——闻玉示我,雪子有笺。
闻玉待我,周切备至,此情永不能忘。
丙辰十二月二日:
清晨,习字,静坐如常。
早餐,稀粥半碗。
中餐,改吃粥及菜合一碗。
傍晚,空腹时,腹中熊熊然。
坚定信念,习字、静坐。
精神稍感减衰,镜中看人,略见瘦削。
晚餐,稀粥半小碗。
六时入睡。
丙辰十二月三日:
晨起,精神渐渐轻快。
早餐,稀粥半碗。
中餐,稀粥一碗,菜少许,晚餐谢绝。但饮虎跑冷泉一杯。(虎跑泉,著名于杭州。)
我如一老僧坐禅,闻玉赫然韦陀!
精神翕然,腹内干燥减少。
静坐。习字如昔。
晚六时入睡,无梦。
丙辰十二月四日:
晨起,泉水一大杯,绝稀粥。
静坐以待寂灭,习字以观性灵。
中餐,稀粥半碗,菜少许。
傍晚,泉水一杯。
习字,静坐如常。
闻玉示我,雪子笺至。“情” 可畏也。
——年前曾与雪子妥商,假期来虎跑断食。
晚六时入睡。
丙辰十二月五日:
晨起,饮泉水一杯,清凉可口。
习字,静坐。
精神稳定,腹中舒泰。
中餐,稀粥半小碗,无菜。
晚,泉水一杯。
六时入眠,安静,无梦,轻快。
丙辰十二月六日:
今天,整日饮甘泉。
断绝人间烟火。
习字,静坐。
思丝,虑缕,脉脉可见。
文思渐起,不能自已。
晚间日落时入眠。
丙辰十二月七日、丙辰十二月八日、丙辰十二月九日:
静坐,习字,饮甘泉水。
无梦,无挂,无虑,心清,意净,体轻。
饮食,生理上之习惯而已!静坐时,耳根灵明,大地间无不是众生嗷嗷不息之声。
上为《断食日志》全文,欢迎加我微信交流断食和素食,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