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灵魂的共振。专制和压制,不如合作。摘录几点,启迪自己~
·抛开童年留下的障碍,那些障碍阻碍了你的温情与接纳、身体接触、身体的存在感与理解力。
·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意见分歧得以安全地化解。
·孩子需要和不同年龄的人一起玩耍,需要抚慰,也需要你投入大量的关注与时间。
·你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和你自己的角度来看事情。
·你可以帮孩子找到表达真实感受的方法(而不是你希望他有的感受),你可以确认及想办法了解他的感受(和你自己的感受)。
·不要急着拯救孩子,而是让他通过头脑风暴找出解决方案。不要急着告诉他该做什么。
·借由界定自己来设定界限,而不是界定孩子。
·承认你会犯错。不要为那些错误辩解。承认错误并做出必要的改变,以修复裂痕。
·把争输赢这种传统的亲子相处模式抛在一边,以亲子合作取而代之。
作者有一颗很擅长共情的心,时刻都会理解到,身为父母,很多时候做不到的原因,是因为——小时候自己也没有得到过这种体验。
养育孩子,确实是件苦差事。但在养育的路上,做为父母的我们,也是在被教育,被滋养。你的孩子,会引领你去看见更多自己。
在人生路途上,我与我的孩子,我们是合作关系,我希望我们永远是朋友,共同成长。
有一个阶段发现原来现在的这个自己这么陌生,并不真正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内心,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情绪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所以先重新认识和了解自己,是非常要紧的。接受自己的平凡、普通、软弱,能不能改变,另当别论。可以努力,但不一定会有想要的效果!直面痛苦是反生理的,所以人们常常将痛苦的记忆深藏并掩埋,平静的面对它,打开尘封的盒子,快乐就是快乐,痛苦就是痛苦,将痛苦的事情从正常的盒子重新归置到痛苦的盒子,真实的对待自己的感情,相比完美的父母,孩子更愿意面对一对真实的父母。其实很多时候在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在对待一个孩童,让他变得听话,让他按照自己理想的状态转变,让他克制自己的情绪,让他克制想玩游戏的冲动…而这些却是几十岁的自己都没有办法做到的。与其说成为更好的父母倒不如说成为更好的自己。心中有光才能发一分热,照亮温暖其他人。
我们的爱或许会被悲伤、沮丧、愤怒筑起的高墙隔开,只有直视自己的负面情绪,才能将僵局破冰,让爱流出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