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了青荓和豫让的故事,也同时阐述了在春秋战国时期个体的意识形态。
梁启超在 1904 年专门写过一部著作《中国之武士道》,弘扬中国文化里的尚武精神,在书中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很耐人寻味的命题。中国民族之武,其最初之天性也,中国民族之不武,则第二之天性也。
这个命题不但很合理,还可以推而广之,放之四海而皆准。一来你争我夺是人的天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二来快意恩仇的也是人的天性,正是基于这种天性,才衍生出公平、正义的观念。但为什么中国的武士道精神没能延续下来呢?梁启超认为这都怪统一专制政体。这种政治结构追求的是皇权独大,天下皆弱,以一强驾驭群弱,秦始皇就是始作俑者。久而久之中国人习惯了顺,从强者也就没了血性。所以梁启超才要写这部《中国之武士道》,列举中国历史上各种武士道精神的榜样,其中也包括豫让,目的在于“以补精神教育之缺点。”
信陵君与缩高、安陵君的故事
现代历史学家陈垣有一部书叫《通鉴胡注表微》,写于抗战时期被日本控制的北平。陈垣的研究对象是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一段历史,《资治通鉴》卷六秦庄襄王三年的一段历史,这是战国末年的事情:
秦国攻打魏国,魏军屡战屡败,魏王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他重又担任魏国大将,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秦军,秦军残部逃走。信陵君督师追击到函谷关,将秦军压制在关内后才领兵返回魏国。
然而,在攻打管城时,信陵君却遇到了困难。管城的守将是魏国的安陵人,他的父亲名叫缩高,住在安陵。信陵君想让缩高来帮自己攻打管城,于是派使者见安陵的领主安陵君,请他安排缩高到自己手下做官。但缩高拒绝了,他表示天下没有父亲攻打儿子的道理,如果儿子开城投降,就是背叛,天下也没有父亲教儿子背叛主君的事。
使者碰壁后,信陵君怒不可遏,派人告诉安陵君,若联军攻城不克,秦军恢复元气后会反过来进攻魏国包括安陵,让他赶紧把缩高抓来,否则就调集大军攻打安陵。
安陵君则搬出祖宗家法,称第一代安陵君受封时,魏王亲手交给他“太府之宪”,其中规定臣弑君、子弑父、交出城邑投降敌人或临阵逃脱等都是重罪,绝不赦免。如今缩高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只为保全父子之义,若强迫缩高就范,就是违抗先王诏令,自己就算死也不会同意。
缩高得知此事后,认为信陵君刚愎自用且不讲道理,安陵君违抗命令可能会使安陵有难。自己已保全名声,也没有违反臣民该遵守的道义,此事因自己而起,不能置安陵君于险境,于是拔剑自刎。信陵君听说缩高的死讯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安陵君道了歉。
不同视角的看法与分析
我是没想通,我想大部分人也想不通。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对缩高的行为提出质疑,在魏国面临困境时,缩高和安陵君作为魏国人,却拒绝帮助魏国,还以所谓的正义为由。胡三省认为这种情况下的死并非死得其所,他对那些不爱自己祖国、不为祖国效力之人是看不上的。陈垣也有类似观点,他认为死得其所是关键,缩高的死没有为宗主国考虑,反而像是站在了宗主国敌人的立场,是不值得肯定的。
缩高体现的是传统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儒家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与人伦关系。他认为父子亲情以及臣子对君主的忠诚是至高无上的,不能因为战争需求就破坏这种基本的伦理道德。他的行为是在坚守道德底线,哪怕面对国家军事战略的压力也绝不妥协,体现出道德至上的意识形态。
安陵君体现的是法制主义意识形态。他坚决依照先王法令行事,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面对信陵君的压力,他认为祖宗家法不可违背,这种坚守法律原则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法治国的理念,尽管当时魏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但安陵君的行为表明他对法律的尊崇高于一切。
从资治通鉴的笔法来看,司马光重新塑造了豫让,并对缩高和安陵君给予了认可。但这又让胡三省和陈垣感到不满,无论如何都无法找到一个皆大欢喜的方案。
在当时的复杂情况下,国家利益、人伦道义和法令规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这也反映出在战乱时期,人们在追求胜利和生存的同时,也面临着道德和伦理的考验。
最终缩高为了避免安陵君遭受来自魏国的兵祸,选择自刎而死,信陵君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安陵君道歉。这一事件显示出在极端情况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和价值取向,而这些选择往往难以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同时也表明,尽管信陵君在军事上有一定成就,但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他的方式或许存在不妥之处。而缩高以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他所信奉的道义,安陵君则坚守了法令,他们的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自的立场和价值观。
在历史的长河中,此类道德、法令与利益交织的困境不断上演,它们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天空,也如荆棘一般刺痛着人们在抉择时的心灵。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复杂与多元。我们无法穿越时空去改变历史人物的选择,但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在现代社会面临类似冲突时,努力寻求一种更平衡、更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解决之道,让道德、法律与利益不再彼此冲突,而是相互协调,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