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今早阅读了本书第六章内容。
作者在这一章里表达了一个核心观点:在服饰穿戴与诚实度之间的关系方面,穿戴正品服饰不会提升我们的诚实度(或者至少不会提升很多),但如果我们故意穿戴一件冒牌的服饰,道德上的束缚就会放松,我们也会变得更不诚实,
不仅如此,还会让我们更加低估他人的诚实度。
其实,上述观点不仅适用于冒牌服饰,也适用于所有的冒牌物品(比如盗版书籍和盗版光碟等)。
怎么解释上述现象呢?作者提出了“自我信号”这个概念。
自我信号的一个基本原理是,不管如何思考,我们对自我的认识都不是很清楚。我们普遍认为自己对自己的爱好和性格更清楚,但事实上,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并不准确(肯定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好)。相反的,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与我们看待并评判别人行为的方式是一样的——即从行为中看清自己并推断出自己的爱好。
举个例子:假设你看到街上有个乞丐,你不想忽略他但也不想給他钱,于是就顺手把拿在手里的面包递给了他。这种行为本身不能定义你这个人、你的道德或性格,但你会把这种行为看作展示自己同情心和善心的证明。现在,有了对自己的这点“新”认识,你就更相信自己的爱心了。这就是自我信号在起作用。
作者还提到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存在的“管他呢”效应。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人们一开始时都只是偶尔作弊,并且认为自己是诚实的。这种情形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在某一点上,人们可能就会达到他们的“诚实界限”,一旦越过这个界限,人们就会想“管他呢,只要有作弊的机会,我就要充分利用”。从这时起,人们的作弊频率就会增加,甚至一有机会就会作弊。
因此,我们不应该将某个不诚实行为(尤其是第一次)看作一件小事,因为第一次的不诚实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对自身的看法及此后的行为。也正因为这一点,预防第一次的不诚实行为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