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修行方法是:
1、在静坐中体验禅那
2、把禅那绵密的带到日常生活中
3、练习在行走运动中也能保持高纯度的禅那
4、不断提升禅那光谱
最重要的是2,在日常生活尽量安住于触,体验禅那,越绵密长久越好。功夫是在日常生活,静坐只是体验比较细的苦,体验用力。
提升禅那光谱,体验喜乐平舍,唯一的目的就是认识到喜乐平舍也是一种执着,一种用力、一种苦。你体验它,开发它,为的是厌离它、放下它。如果你的目的是证到了几禅几禅,洋洋得意,宣誓过人法,那就背离了禅那的目标。那以下的文字并不适合你。
阶段一:初禅
这个时候,喜乐是随呼吸变化起伏的。有的时候吸气喜乐浓郁一点,有的时候呼气喜乐浓郁一点。简单说就是要用呼吸和自我引导评估去感受喜乐。初禅的喜乐是遍及全身的,可以形容为海浪拍打着沙滩,或者是面点师傅一下一下的揉面。
进入阶段一可以参考后文三《初禅静坐入门》
阶段二:二禅
这个阶段,喜乐明显比阶段一强烈,喜乐和呼吸的关系不明显,喜乐有的时候甚至是遍布全身的电流感火花感。这个阶段另外一个大的特点就是体内晃动的气感,有的时候会觉得头被使劲拉朝一边,身体忽大忽小,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我最大的体会是体内的气感会盖过呼吸,很长一段时间我把气感当成了呼吸,后面发现这不是呼吸!对修呼吸念的我,真是非常惊叹。
当你体验到喜乐源源不断的涌来,仿佛喷涌而出的泉水,你会感觉到自我对话的引导是多余的,费力的。
把气感和呼吸分开,安抚住气感,某种程度上就是把喜乐分开,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进入阶段二可以参考后文四《二禅喜乐开发》
阶段三:三禅
这个阶段,没有晃动的气感,没有兴奋,喜乐没有那么多期盼。当你体验到,乐是通透的,冰水一体的,水乳交融的。乐是每一个毛孔都打开的,甚至是每一个毛孔都在笑的。你就会体证到晃动的气感就是喜,喜是一种兴奋、一种用力,一种苦。你已经厌离了喜,把喜放下了。
我可以分享的是,我是通过无常观进入阶段三的。
无常观的要点是:
1、在离欲的方向上,看消逝的触感,认识到这是不可靠的
2、观察你当下的动作的无常,比如说放松、休息,这个动作的无常。
进入阶段三,可以参考后文五《三禅进阶》
阶段四:四禅
绵密通透的乐会让你觉得在费力,你慢慢会不喜欢这种用力,或者说不喜欢这种用力的乐。这就进入了阶段四。在阶段四,只有宁静,安详。你知道有呼吸,但不知道呼吸在哪,全身笼罩在安详之中,某种程度上呼吸就是笼罩你全身的安详宁静的气。
这个阶段,你会体验到乐的用力,厌离乐。
进入阶段四,我可以分享的是,我是通过全方位的观灭进入的。全方位的观灭,要点是需要更细微的观察集灭味,集+灭+味,才是全方位的灭。
进入阶段四,可以参考后文六《四禅平舍》(舒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