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救国论》都是写于1910年,一篇讲经济,一篇讲军事。
在《救本国经济之恐慌》中,针对全国金融受源丰影响,并牵动到世界。是需要借款支撑危局?这几项措施:1、请言其留借之方法。2、请言其留借之手续。3、请言其留借之利益。4、请言其留借之需要。5、请言其成功后之偿还法。6、请言其失败后之救济法。是否可行?当局是否审慎出之?
经济陷入危局,国家军事力量又不强,在《中国惟一之救亡政策强大之陆军》一文中,于先生强调“中国惟一之救亡政策维何?曰:武力。武力维何?曰:强大之海陆军。使中国于陆有百镇之雄兵,于海有百万吨之战舰,则东亚伯权,早已握诸老大帝国之手,日本虽骄,且仰我为盟主矣,焉敢侮予。”百年前,我们也已经认识到,要不被人欺侮,必须自身要强大。然后提出了要先停办海军而专注全力于陆军扩张,并分析了原因。这些虽然清政府都没有实施,估计也不可能实施,却可以看出先生忧国忧民、为国谋发展之心。
《告哀篇》写于1911年4月,离武昌起义还有半年,日、俄、英、法、德五国瓜分中国土地,践踏中国主权,先生痛心疾首,在文中他也写了吾国之民对于瓜分的三种心理,冀幸派,失望派,倚赖派。先生认为:瓜分定议之日,即吾民与政府恩断义绝之日,昔之政府所以能制我民死命者,固实利用我民之团力耳,一旦恩断义绝,则以曩日捍卫政府之力,移而为捍卫自身之力,在吾所凭藉者已厚,彼残忍不道之政府即欲与列强私相授受,其卒亦不过自取覆够而已,而吾民挟此固有之力,以与列强自为战,衡以近世历史之公例,要未有不能制胜者。
这段铿锵有力的话,透露着对清政府的失望,也表达了捍卫国家的决心。
《国难中之国难》写于1937年8月31日,七七事变之后,报告水灾的事情,日本已全面侵华,但中国又经历无情的水灾,“我报告这事,真有无限的痛心”“现在是内忧外患天灾人祸都齐集于此,一时齐集起来,毁坏我们,压迫我们,但又何尝不是警醒我们,督促我们呢?”他详细报告了救灾的情况,我想起了这两年的疫情,今年的水灾,往年的地震、雪灾,这个世界总在考验我们,但也正如先生所说:“我们在经过一次国难之中,救助了人民的患苦,更增进了国家上下同心合力的效绩。”事实证明,中国从来不会在灾难面前垮下,中国人民也不会在灾难面前退缩。
《古代圣人之修养与民族改造》,从古代圣人皇帝、尧、舜、禹以及汤、文王、武王、孔子他们的功德与对民族的贡献说起,表达了自身修养与努力的重要,是可以让万世效法的。
读完《先列奋斗史迹及黄花岗一役之精神与影响》《民族抗战之精神》这两篇,比较激动,一篇写于1936,一篇写于1937,相差一年,时世变幻,但民族反压迫、反侵略的精神是一致的,正是全国上下同仇敌忾顽强不屈的精神,我们才能取得胜利,现在依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