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4

家长吼孩子有时是因为“踢猫效应-别让坏情绪传染了孩子 


据有关数据统计,90%以上的家长都曾经对孩子有过吼叫的行为,其中有很多时候,家长是因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波折,而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


例如家长在职场上受了气,回到家看见蹦跳的孩子不顺眼,就将孩子臭骂一顿;有些家长自个未能实现生活或工作期望,就将期望施加给孩子,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孩子一部符合要求,就会吼骂孩子。

家长出现这些行为,主要是因为“踢猫效应”。


什么是“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是指对比自己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具体而言就是人的坏情绪会沿着强弱链条,由顶尖依次传递到最底层,直至无处发泄,而最弱小的底层就成了最终的受害者。当我们因为自己的坏情绪吼孩子时,孩子就会成为我们坏情绪的受害者。


家长如何打破踢猫效应?

虽然家长吼过孩子之后会后悔,但再遇到这种情况,还是会控制不住。长此以往,给孩子成长带来伤害,相关研究表明,经常被吼叫的孩子,脑子会变笨,性格也会形成缺陷,变得不自信,逆来顺受,或者变得脾气暴躁,青春期更加叛逆。

那么我们该如何打破“踢猫效应”,为孩子营造健康的情绪环境呢?

一是自省,认清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的控制情绪。一般而言,人心情不好,往往会选择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看看自己有哪些时候是因为“踢猫效应”吼骂孩子的。学着有效控制情绪,正确看待事物,不要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尤其是弱小的孩子。

二是调整,回家之前,清除下垃圾情绪再回去。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而且孩子还那么无辜,不能因为他们弱小,就成为我们坏情绪的发泄对象。

三是宽容,不要把自己生活的遗憾强加给孩子去弥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长,要对孩子赋予合理的期望。罗森塔尔效应表明,一定的期望可以激发孩子内在的成就动机,促使其努力。但是,过高的期望会让孩子望而生畏,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是“踢猫效应”传染链条上的中间群体,如果不能看清本质,调整心态,不仅会让身边人进入踢猫群体,还会让过多的人影响自己的情绪,被别人的烦恼所困扰,导致各种身体和心理疾病。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和力量,愿天下父母都能控制好坏情绪,打破“踢猫效应”,为孩子树立榜样,给予孩子温柔的力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会发现,大家越来越找不回自己。 大城市里的996,711,加班,房贷车贷,和生活的琐碎都...
    eea442faee87阅读 68评论 0 1
  • 刷手机刷不停,那就记录点刷到的: “我们更擅长解决别人的问题,而不是自己的问题” 目前状态的我,看别人的问题自以为...
    燕归来2021阅读 259评论 6 3
  • [玫瑰]今日分享——寒假收心五要五不要 五不要↓ [拥抱]第一,不要“急刹车”。凡事都有过程,收心不可能一步到位,...
    冉来如此阅读 90评论 0 0
  • 这一周的自愿自习即将结束,报名参与值守的家长们收获颇多。除了陪伴孩子们学习,亲身感受美好的校园时光,当然还有......
    不舍札记阅读 345评论 0 1
  • 见到学生不完成作业,我们习惯批评和没收;发现学生忘带课本或作业本,我们就惩罚学生“叫家长”;看到学生上课打瞌睡,我...
    暖阳_ab3b阅读 8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