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学生不完成作业,我们习惯批评和没收;发现学生忘带课本或作业本,我们就惩罚学生“叫家长”;看到学生上课打瞌睡,我们就惩罚学生在教室的一角站着……我们总习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用惩罚的方式让孩子记住教训,用让孩子感觉自己很糟糕的方式来打击孩子,惩罚孩子。我们总觉得这是一种能够立竿见影的做法,但殊不知,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强,这样做只会让他们的状况越来越糟。平日里,我们都知道“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 我们要有追根溯源的意识,当学生阅读肤浅读物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批评或者没收,而是分析原因和尝试着接纳:现在学生学业负担太重,自由阅读时间太少,他们确实需要放松一下,适当读一点肤浅的东西,无可厚非,只要不是坏东西,能够让他们获取一种简单的快乐,也是适当放松的一种方式,并不为过。当学生忘记带书时,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想:成年人尚且还经常丢三落四,何况学生呢?而且人越是紧张,就越是忘事。当学生上课睡觉时,我们是否又可以这样想: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每天摄入的食物,除了供他们一天的日常消耗之外,还要供他们发育成长,往往供不应求,他们会很疲倦,所以趴在桌上睡着了。如果某一个学生经常这样,老师要告诉家长注意加强孩子的营养。
这就是追根溯源,这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当我们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时,也许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让我们记住,最伟大的力量不是暴力而是温和,暴力里永远长不出专业性。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生气时很多人都会大声吼叫,这是为什么?实验证明,当一个人内心极度脆弱时,他会通过大声吼叫来强调自己的强大,因为除了声音外,他什么都没有了。当我们遇到问题,只能用撕书的方式来解决时,当我们看到孩子那恐惧的眼神时,我们可能会在某一瞬间产生一种威严感和成就感,但殊不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成就感,正在吞噬着我们的专业尊严。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关注每一个人的成长。新加坡政府给校长的任命状上写着:“你要时时刻刻意识到有无数的孩子的未来就掌握在你的手中。”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基础教育的芬兰也特别强调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发展,他们认为,任何一个个体的失败都是国家不能承受之重。因此,教师针对每个个体的教育都应关注其内心的感受,这是班主任的良知,也是班主任的工作艺术,更是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