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老友信息:你有多久没回家了。第一反应愕然,确实记不起上次回家的时日了。不免打开手机,想通过WX的状态来觅得蛛丝马迹,终无结果。
再细读,发现距上个月的文章恰好一个月,真是时光漫漫啊,原谅我真心觉得过了许久许久般。
忙活
忙着干活儿呢还是忙着生活呢?
不免会有人疑问,有啥可忙的。对啊,有啥呢。可能是时间管理能力亟须加强,也可能是疫情骤返双休变成了单休…
但手头的事也确实没少:临时的,或突发的,也是措手不及。耐着性子give priorities,一一解决,也或者双管齐下。干完活之后呢,是啥。紧绷的肩颈,酸疼的臂膀,也有需要排解的情绪。所以,又是按摩,又是自我排遣…
忙活,既是忙着干活,又是忙着生活。
稀松的日常
上面有说忙着生活。其实,我真的拒绝忙生活。有时候会通过以往记录的状态来追忆过往生活,不是因为说沉浸过往,而是回忆也能助人成长。生活应该是随性自然地体验感受每个当下。
忙生活的罅隙里,于以往又有了不同。依然不清楚当下火热的电视剧小鲜肉,视频会是一个个不同主题的纪录片。因为相较而言,它真实自然。近期最爱的是《文学的日常》里的第一期和第三期。
“既然得了不治之症,那就不治了,人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劫难,但结局得好。”“ 和气的日常生活是人生最大的美好。听起来可能有点刺耳,但也写实。第一期里的马原曾患疾病,后来干脆退隐到远离尘嚣的乡村的“城堡”里。南糯山下,城堡样式的九马路书院令人羡叹,尤其是全木结构的八角屋书房,每个方向有一个窗,每一个窗外都是不同的风景。书院的每一间房屋都用文学大师来命名,似乎让每一位写字之人都有了终老之所。大写的羡慕。关键还有能洗涤心灵的大自然的徐徐清风、郁郁树林~其实,他的写作源于自然,可能我有与之不谋而合的感受。每读文章,内心都私以为是作者真实的经历,最不济也是距原型很近的旁观者。
就如第三期的麦家一样。几年前最初看完他的《人生海海》后,很压抑,有种无法言喻的隐忍。果不其然。纪录片里,他提到,他的童年很压抑,生活在一种恐惧之下,他的写作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个被童年困住的人,在试图逃离童年。有的人一生都在逃离乡村,有的人一生未曾回归乡村。那些不愿忆童年的人,他的过去是被侮辱或者被损害的,不完整的家庭,特殊的背景,悲痛的遭遇…这种真实感让你会努力地设法地与之共情。影像里,麦家和史航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但他们依旧按自己的方式在交流,在生活。
绵延的矛盾
有这么一句话“食欲是一匹无所不在的狼”。目及于此,不禁哑然失笑。在物资丰富的年代里,不仅食物的种类丰富繁多,味道也更是秀色可餐。现代人们排遣压力的方式里就有了各种觅食探店,可一时爽之后呢,又是陷入与脂肪进行抗争的无限循环里,蓦地竟联想到无限循环的小数了。就连《千与千寻》里也有面对丰盛食物的忠告:不能吃太胖喔,会被杀掉的。
摄入食物,消耗热量…这也就是绵延的矛盾之一了哈。
絮絮叨叨,其实还有很多:与父上大人推盏的心里话,来自家人关怀的饺子,学生的图像画啊以及他们出自信任来寻求建议啊,还有在尽是烟火气里的老小区的寻觅和撒欢呢…
这一切都在潺潺的雨声里氤氲开来,又化成无形,一一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