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高六李娟丽/分享1931天2025.03.28周五/共1730场(本周1.2.3.4. 咨询)
*** 读书,这件事我是认真的:晨读是一种习惯,焦点解决读书社如每天的朝阳,7:00不见不散。夜读是一种陪伴,聆听文字旋律的高级助眠。感谢相遇,感谢伙伴们相互陪伴支持,让读书的日子越来越长久,越来越美好———每天一点点收获,期待积水成渊。
读书———
《建构解决之道——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希望通过咨询获得的协助,而非预设处于危机中当事人一定要获得什么样的协助。这样的问句传达的信息是:当事人是他生命的专家,他对自己未来可以有一些掌控的,即使这些掌控感目前看起来很微小。危机中的当事人先描述自己的创伤事件与反应,但咨询师的工作重点仍然是特别注意当事人的知觉,以及他所使用描述问题的方式与字句,并尝试询问与了解什么事或什么人对当事人是重要的,当事人会想到看到的改变是什么。焦点解决会在当事人的架构工作,咨询师一定要采取好奇未知的姿态来询问倾听,以及确认当事人的观点,并尽可能的理解与尊重当事人所使用的语言。咨询师去倾听当事人这个专家的观点,不预设自己已然了解当事人的目标与资源,或者不自信危险的假设自己已然知道当事人的观点与某经验对当事人的意义。有意义的是了解当事人在意的期待是建立合作关系最快的方法。
———咨询专业伦理
专业人员只有通过学习伦理守则,提升能力敏感度才能更清楚地意识到专业工作中的伦理议题,更好地做出伦理决策,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外有助于保障寻求专业服务者的福祉,维护专业性与获得公众信任,有助于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升服务品质,有利于保护自身的权益。我们常把伦理比作交通规则,如司机开车上路,需要具备良好的驾驶技术,与驾驶技术同样重要的是要掌握交通规则,交通规则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这个比喻非常贴切,只有专业技能不懂专业伦理或不遵守专业伦理者易于造成违反伦理,导致生涯结束,甚至被法律制裁,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需要先用伦理守则武装头脑,使专业人员明确自己的行为边界,对专业人员及专业工作具有指导规范及保护作用。
心理咨询与其说是助人自助,不如说是生命感染着生命。塞利格曼说心理学的三个使命:使痛苦之人疗愈,使健康之人幸福,使有潜能之人自我实现。
———每日幸福时刻
答案都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你只管去热情地对待每一天。️❤️
1、今天出门一路都是红灯,感谢在匆忙的行程中,有这样一个缓冲的时间,可以被迫让自己慢下来。
2、匆匆忙忙,紧紧张张,结束了一周的工作,虽然不完美,但顺利完成。
3、努力没有白费,付出多少就会有多少回报,收到真诚的感谢的那一刻,内心暖暖的,人与人之间最美的就是这份纯粹的情谊。
———学习分享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也许你只是一个发自内心一个小小的善意,小小的善举,但你不知道会给对方带来什么惊喜和意外的机会,你只管朝向内心的声音,做了就有会有不一样的效果。相信奇迹,但奇迹永远不会莫名其妙的发生,一定是在你的坚持和努力下才会有可能出现。当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发生的时候,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冷静面对、客观分析,你会发现并没有那么想象中那么难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