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沟通往往是乏力的,无声的沟通却是最有效的。委屈受挫不舒服时,默默地靠拢在父母身边,其实就感觉挺幸福的,如果被父母觉察到不对时,一句关心和问候可以让人瞬间崩溃,或是哇的一声痛苦,或是在沉默中泪水延面而下。
回放着脑海里温暖的画面,重温藏在心底的美好。是坐在爸爸自行车头、妈妈坐在后头,后面自行车陆续升级成了电动车、摩托车,大学时已经不好意思坐了。是两只手分别牵着爸妈,在任何地方走着,街道上、海边、山里、陌生的地方、熟悉的小巷,手心从微微出汗到浸湿对方也舍不得放下。是坐在爸妈的中间,在亲戚朋友的家里,在他们聚会的餐桌上,在我们去的每一个地方,困了就可以趴在他们的脚上先睡会,耳边的讲话声很快就听不见了。是站在爸妈的房间门口,坐在爸妈房间的沙发、床上,跟着他们一起看电视、看书,就那样的静谧地待着,最喜欢的是冬天钻进被窝的中间,他们叫着我的手脚怎么这么冰。
忘了上一次是多少年前钻爸妈的被窝了,是我们互相都不太好意思一起窝在被窝里的时候吧。自大学以来,没有天天跟爸妈相处了,走出我们生活的小城市后,迫不及待地想独立、想证明自己能行,这个想法出现的那一刻我们之间拉开了一段距离。这些年时不时会好奇,为什么我对家、对父母没有很明显的情感上的需要,没有很明显在心理上持续对我的支撑作用。
现在答案逐渐浮出水面,因为我希望自己是强大的,可以完全靠自己,不需要靠家里的支撑,这种情感诉求被压到内心深处自己看不见觉察不到了,但在心里他们永远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当我在父母面前表露出弱或崩溃的一面,实际上他们并不会因此就认为我是弱小不强大的,真正的强大是可以面对和接纳自己真实的一切,不会以一些行为和过去来给自己盖棺定论。在他们心里,一件事情我做的好一点、差一点,他们同样都会为我骄傲,源于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已经拉开的那段距离,我在一点一点用心地找回来,有想去的一些地方是想着跟志趣相投的人一同前往,遇到合适的人不容易,今天突然发现,我身上的一些文艺细菌是从爸妈身上一脉相承而来,合适的人就在我的身边,是我最亲近的人。疫情过后,跟爸妈说好了,带着他们去我想去的地方,按照我设计的行程安排,一路上可以随时跟他们分享交流各自的感受和想法。钻被窝是放弃了,但亲近可以用很多种其他方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