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更容易接受。通常情况下,我们家长最常用的就是命令与提醒式的对话,比如,快写作业了,不要忘记带上你的文具等等。当孩子做错什么事情过后,最拿手的就是先指责批评,然后再直接告诉答案,比如,你上课都在干什么啊,这道题都不会啊,这么简单,应该这样做才会啊等等。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孩子经常听到这些话后根本听不进去。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方法叫住,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不但可以帮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感觉到价值感,还会营造一种良好亲子氛围。那么什么是启发试提问呢? 启发试提问就是,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孩子,引导孩子主动去思考答案,而不是我们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般会用到 “什么”,“怎样”,“哪些“等针对事情本身的疑问词去提问。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提问能让人开动脑筋,激发人的思考能力,同时还会感到放松。然而告知,命令等语言从生理上来看,会让人感到紧张。大脑会产生逃避,抗拒等反应。那孩子从行为上反应出来的就是不听话,就算是口服心里也不服气的。大人如果经常使用告知和命令的方式,孩子是没有办法从错误中得到学习的机会,因为答案不是孩子自己得出的,是别人给出来的。另外告知和命令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内疚感,对于孩子来说,我怎么总是没有办法达到父母的要求。尤其是告知式语言,我们总是习惯把发生了什么事,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都一股脑地抛给孩子,孩子肯定会嫌我们啰嗦了。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妈妈想让小明把洗衣机里的衣服用盆子端到阳台上去,但又担心他会把衣服掉在地上。我们常常听到的对话方式:明明,小心!不要把衣掉在地上了。如果是启发式的对话方式应该是:明明,看看怎么才可以让衣服不要掉到地上呢?再比如:妈妈看到明明放学后快一个小时还没有开始写作业。命令告知式妈妈会说:明明,都几点了,还不去做作业啊,或者是说:赶快去做作业。如果是启发式提问题就会这样说:明明,你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
如果我们是孩子的话,哪一种方式听起来,会让人向更好的方面行动呢?显然是启发式提问,不但给了孩子自己思考问题的主动权,而且在沟通中还充分地体现了尊重。而命令式的妈妈,总是给人操控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赶紧去刷牙;去睡觉;去写作业;别忘记穿上你的外套等等。而我们完全可以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比如,想要保持你的牙齿卫生,你应该做什么;对于你的时间安排,下一步你应做什么呢;你是计划什么时候完成作业呢;想想今天该穿什么衣服才不会着凉呢等等。
另外我们在做启发式提问的时候,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的,第一,不要预设答案,要发自内心的好奇心,去倾听接纳孩子的想法,不要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第二,如果孩子当时带有负面的情绪时,我们不适合提任何的问题,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先恢复情绪。如何恢复情绪可以参照我们之前讲的情绪管理那几节。第三,在提问中,尽量不要用“为什么”疑问词,因为这个“为什么”很多时候是带有指责性质,所以并不能达到启发式提问的效果。比如我们可以用,你觉得有什么方法做会更好呢,代替,你为什么这么做呢。
对于启发式提问,我们通常分为交谈式的启发式提问和激励式的启发式提问。交谈式启发式提问,通过像头脑风暴一样,把孩子观察到的,思考到的,感受到的,学习到的东西尽量的挖掘出来。比如,你可以再多谈谈刚才那件事情吗?你可以举例说明下么?还有吗?还有吗?通过这样不停交互式提问,就可以挖掘出我们平时很难得到的宝贵的东西出来。激励式的启发式提问,比较简短,孩子不一定要回答,而是直接促使产生一些行动,比如,想想如何才可以赶上班车,不迟到呢。
总而言之,我们尽量要把自己想表达的话转换成提问的方式,别人给的结论不管正确与否,孩子的主动性都很小。有一个教育学家曾说过:我们每告诉孩子一次答案,就剥夺了孩子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告知与命令式的对话,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第一是,给孩子带来紧张感,孩子会本能地产生抗拒,逃避;第二,孩子不能自己得出答案,不能够从错误中得到学习的机会;第三,孩子没有感受到尊重。 而启发试提问则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