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干有篇文章——《你要爱你自己》,让我深刻思考。
其中谈到小学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小猴子下山》,相关片段我展示出来:
小学里有一篇课文叫《小猴子下山》。一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看见一个玉米,摘了玉米;后来看到桃子,换桃子;看见西瓜,然后又换了西瓜;再又看见兔子,想去追兔子,把西瓜丢了;然后兔子跑掉了,它只能够回家了。然后我们对孩子说,你看着这一个,望着那一个,多不好,你应该把能抓住的牢牢抓住。多么愚蠢的教育,多么错误的教育!
这一天,小猴子是享受了整整一天的这么一个星期天啊!你看他下山了,看到玉米那么高,太开心了;玉米的兴奋劲过去了,看见桃子那么多,他又开心了;看见西瓜了……他每一次都是获得,都是新的体验。当他最后冒个险,我要把手头的西瓜扔下去,追逐一只看似不可能的兔子的时候,这是多么勇敢,这是多么自由的灵魂。但是我们却告诉孩子不能这样,抓住就对了,不要去冒险。
这样的教育,我们能够培养出伟大的创造者吗?我们会有像马斯克一样的星链、火星计划这样的创造者出来吗?我们的芯片,我们的计算机,我们的人工智能怎么样走到全世界这个顶端。我怎么可以一边走着,一边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而一边要求孩子去创造?
在所有老了的教育中,有一种教育最可怕。就是有些大人,他的那点工作是以前通过辛辛苦苦的考试而获得的。那份工作,是他通过几十年的刷题而获得的。他认为孩子未来,孩子要赢得未来,在未来获胜,只能用一种方式,什么方式?做题目、做题目、做题目;做试卷、做试卷、做试卷。这些孩子你只要不停的做试卷,你总会有未来。
这篇课文,我们经常用来当一个五心不定的人,或者说目标不坚定的人的反面教材。也可以说那人:这山望那山高,到头来,就啥也没有得到。教育我们要安分守己,要早早抓住一个不放。需要在玉米、桃子、西瓜中总要留存一个,不然,到时兔子也没有追上,是不是你就一无所获了啊。这种教育思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且都没有感受到异养。经过老干这么一分析,才发现:我们的创造力就是这样丢失的。稳定最好,有了就行,至于还不要往前走,或者还需要走到什么份上,并不重要。
老干指出:不是你错了,是教育错了,是教育老了,是教育丑了。
我被这样的指引唤醒”:教育会错,教育是老的,教育也会变丑。人是新的,但我们很多的方法缺一成不变,20年前是如此,20年后还是如此,这样如何能教育好学生呢?
我会想到一些老师,深受学生喜欢,那是因为他的教育方法是新的,是符合人性发展的。而有些老师,学生不喜欢,家长也不满意,因为方法是老的,展示出来的是丑的。
当然,关于《小猴子下山》,我们还可以换种思路来思考:小猴子摘得玉米、摘得桃子、摘得西瓜,并没有扔掉,而是都放在了一个地方,最后去追兔子。假设兔子也追上了,那它那天的收获满满。假如兔子没有追上,它至少也有三件物品。如果,我们要求它进行几选一的活动,就更能表达他的喜好与追求。
当然,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事情,遇到玉米,我们就牢牢抓住不放,如果玉米被损坏,或者腐烂,是不是最后会被气死呢?拥有的东西失去了,我们又该用何种心态参与,也是需要培养的。
其实,不受外物影响。哪怕我们全力以赴得来的东西,最后也会失去。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好好爱自己,好好做自己喜欢的一切,而不是只有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