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繁花美,最美𣾴阳聚。2023年4月18日,河南省全体小语教研员共赴𣾴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参加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举办的专题培训活动。
名师论道||魏宏聚:校本研究视角下,切片诊断实践流程与步骤
【专家简介 】
魏宏聚,男,1972年9月出生,河南南阳人。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教育专业1993级本科生,现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基础教育,主要教授中外名著选读、教育热点研讨、教学技能等相关课程。2010年获“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013年获河南大学教学大赛特等奖,其研究成果“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切片诊断”分别于2014年、2018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研究与实验》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4月18日上午魏宏聚教授给大家介绍了自己原创性研究成果“课堂教学切片诊断”。魏教授从一个问题:教学该如何诊断?开启本场报告。
一、切片式教学诊断
植入一个概念:“教学切片”这一词受生物学、生理学中“切片”的概念启发而提出来的。切片式教学诊断是把教学的过程一段一段切开,比如:导入的切片诊断,板书的切片诊断,提问的切片诊断,检测环节提问的切片诊断,评课的切片诊断,小组合作的切片诊断等等,每次只研究一个片段,把典型性的课例放在一起对比,然后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指导教学实践和评课实践。
二、科学诊断与有效诊断
通过视频教学片断《元帅的故事》、《青蛙卖泥塘》归纳课堂导入标准:
1. 定向激发兴趣,吸引注意力;
2. 引出新知;
3. 导入厚重
导入厚重的原理:
1.能利用导入素材,初步揭示或达成目标,使导入显得厚重。
2.导入素材的再次利用,充分发挥导入素材的价值,实现导入的厚重。
通过视频教学片断《一滴水游丽江》、《昆明的雨》、《我的叔叔于勒》归纳板书的原理:
1. 内容规划。板书应涵盖一节课的重要内容,突出重难点,内容网络化、脉络化。
2. 空间位置规定。空间布局规划合理。比如对联式,上联和下联一般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横批是标题,中间是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体现。文字要简练,书写优美,色彩突出,我和审美观点。
3. 艺术化规划。来自于对主题的艺术加工。比如标题是猫,最后的板书设计是用线条勾画出来的猫的图片,既能揭示主题,又有对体现中心内容的关键词的梳理,而且直观形象化。
通过视频教学片断,归纳学科教学设计规律。以“色”字为例归纳一类生字的写字教学法:1. 笔顺
2. 占位
3. 结构
4. 写法
5.音、义
6. 写字姿势
7. 教师示范书与
8. 仿写
9. 检测、评价、鼓励
三、经验评课与切片诊断
经验性评课又称传统性评课,是指教师根据听课印象、记录,并结合自身或他人的教学经验及评课常识进行口头评议。经验性评课对授课教师教学效果有所侧重地作出一分为二的定性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切片诊断一(从课例出发,到学科教学规律结束)典型片断属于学科层面的教学设计。 经验性评课的最大的不足之一:主观经验太重,无科学的评价标准,评价全凭经验,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客观性。 切片式诊断最接地气的是:所有的研究课例都是从一线来,选择两极对比研究,极好的课例可以学习什么,极差的课例可以避免什么,通过对比研究,找到本环节的规律,总结提练,然后用规律指导教学,而非经验指导教学。这样的教学研究在平时也能进行,易模仿,易开展,范围可大可小。评课者要把自己当成欣赏者、学习者、雕塑者。
魏宏聚教授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是针对中小学特点而开发出的一种观课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的感悟】
1.做科研型教师要有归纳意识。魏教授用自己的十几年的行动做了榜样,给我以思想方法上的启发。归纳和演绎的侧重不同,一般人注重理论成果的应用,搞科研的人都注重从经验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出观点,抽象凝练,形成创新成果,再后再指导应用,成为一家之言。
2.画整为零,小处着眼。切片,就是化整为零。把整个复杂的教学过程切割成若干教学环节,从小处着眼,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研究,把复杂的任务简单化,每一个环节做好,整体就做好了。
3.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切片式诊断最接地气的是:所有的研究课例都是从一线来,选择两极对比研究,极好的课例可以学习什么,极差的课例可以避免什么,通过对比研究,找到本环节的规律,总结提练,然后用规律指导教学,而非经验指导教学。这样的教学研究在平时也能进行,易模仿,易开展,范围可大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