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第71条有感
以前以为专题教学就是把专题知识梳理梳理,弄点题做做就好了,比这强一些是弄些例题先讲讲,然后归纳出知识点后再让学生去做题。
这样的教学看似没毛病,但是同样的专题过几遍,学生做题效果还是不够好。
问题出在哪儿,要不是第一阶段学生在例题阶段没有听懂,要不是在第二阶段题练得不够。
也经常听领导讲讲不会练会,所以往往觉得多练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让学生沉浸题海。
但结果并不是那么理想,所以常会听到老师抱怨题都白做了。
今天学了这篇文章,我觉得问题就出在老师不知道如何科学地让学生掌握知识。
无论是初步感知知识,还是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和深化,都离不开事实材料的支持,并且是大量的事实材料的支持。
在初步感知阶段,老师应该放足够多的时间,讲解叙述足够多的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明白、理解知识,这样的材料越多,学生的不随意识记越强,知识不是在死记硬背的情况下,而是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不自觉掌握的。
如果发现学生还是无法理解,就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材料来帮助他理解,直到确保学生都理解了为止。
然后不是急于那学生做题或者回答问题来进行检测。而是拿其它的材料来让学生自己试着解释说明,他能解释说明的材料越多,他对知识的理解就越好。
经过这样两阶段的充分的材料利用之后,学生再去做题,效果就会大大优于之前的为专题而专题——也有材料,但都是点缀,走过场,主要动作是让学生背会知识,直奔做题。
这样,老师在专题备课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搜集、勾连、整合大量的事实材料(复习阶段,这些材料最好是来自于课本的材料,这样更易于理解),为课堂上自己的叙述讲解和学生的解释说明做准备。
老师应该树立这样一种意识,我是在备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材料,而不是在出难为学生的试题,要将备课的重心移到“备”上,而不是“测”上。
教学不是冲着分数去的,而应该是冲着发展学生智力去的,所以,为了中考而教,唯中考而教的做法都是不应该的,教育不应该太功利化,只教考试内容,其余不管,这会让教学窄化,教育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