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出舒适区
舒适区(Comfort zone),又称为心理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在这个区域中,人都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
比方说:早上起床,正在刷牙的时候,突然想到,昨天看的一篇文章说竖着刷牙好处很多,于是就尝试着竖着刷牙,可能没刷几下,手就酸了,感觉好累,唉,算了,还是横着刷爽啊……
这说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必定会给自己带来不适应的感觉,更直接一点说,自己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不容易被打破。
想要打破这个情况,寻求新的发展,只能通过学习才能得到进步,而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寻求新的挑战,让大脑随之变化,从而达到掌握新技能的能力。再通过不断的加以练习,将学习到的新知识完全的固化到自己的大脑中去。就这样,大脑就又进入了新一层的舒适区。
当大脑渐渐适应了这一层的舒适区以后,人的思考能力又会慢慢的减弱,到了此时,我们就需要再次寻找新的未知区域进行挑战,让大脑再次活动起来,就在这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中,不断达到我们的学习目标,使自己真正的得到进步。
而在关于脑科学的研究中发现,设置的挑战越大,大脑需要做出的改变就越大,在大脑做出改变的过程中,我们所感受到的压力也就越大,如果长时间在这种超过自己承受能力的压力状况下,很容易就使我们进入倦怠期,学习就会越来越低效,甚至产生厌倦。
好比给自己定目标:每天读书1本书,俯卧撑20个,短时间内斗志昂扬,但是一段时间以后,自己会越来越懈怠,最后完全没有了动力。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既不能给自己设定过大的挑战,也不能在学到新的知识后满于现状,要根据自己的能力范围,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坚持下去,才能不断的进步下去。
2、遇到瓶颈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瓶颈期,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无法有新的进步,这个时候,就需要寻求不同的方法或者角度来进行分析。
此时,有几种方法可以帮助自己尽快的克服障碍,继续前行:
第一,找到一个导师,他并不一定是什么学术大咖,也不一定要是什么顶尖人才,他只需要是一个曾经和你一样,同样遇到过瓶颈的人,或者能够为你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法的人,这个是最快速最直接的逾越瓶颈的方法。
第二,毕竟导师不是那么好遇到,那不妨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朋友聊聊,说不定,他们能给出你一个比较满意且有实际的答案,能够帮助你实现突破。最次的情况,至少他们可以告诉你他们的思考角度,为你找到一个方向。
第三,前面的方法都不好解决,那还可以去寻求网络的帮助,现在的网络力量很大,任何想得到的问题都可以在上面找到答案,在实在无法前行的情况下,不妨把自己的问题放到网络中去,说不定会找到自己的满意的答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也就是因为网络的广泛性,使得信息的来源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想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其实并不容易,同时还要仔细认真的去选择和甄别这些信息来源,不能为了得到答案而忘记了自己的真正需求。
3、相信天生才华的危险性
在这个世界上,能力强于自己的人,进步很快的人,条件优越的人,甚至是那些起点和自己一样,进步速度却高于自己的人,这样的人很多很多,自己一旦和他们有了对比,必然会产生自卑感,失落感,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与他们的差距是真实存在的。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千万不能有的想法就是,那些人是天才,有天赋,天生的优越,而自己什么都没有,甚至觉得自己不行。
当遇到这样的状况时,不妨静下心来,仔细去观察一下这些让你觉得有天生才华的人,看看他们身上所拥有的优点,了解他们的成长方式,甚至可以和他们交谈一下,得到他们分享给你的经验,再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应用他们的成功经验,不断的鼓励自己,让过得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有进步,这样坚持下去,自己也会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猫说:没有你的允许,任何人都没资格断定”你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