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妮是个八零末儿出生的女娃,而且是二胎,上头有个哥哥,宝妮刚出生那会正好赶上镇上计划生育闹得最凶的时候,于是刚出生就被父母夜半三更头头的送到了外婆家养着。跟外公外婆一起一待就是五年,宝妮快四岁的时候,计划生育已经抓的不那么严格了,宝妮的父母花了约一千块钱外加几条烟,给宝妮安上了户口,从此宝妮不再是黑户,可以回家跟自己的父母一起生活了。当然这些都是宝妮懂事以后,大人们讲给她听的。
宝妮跟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了那么久,对外婆的依赖非常深。听外婆讲,第一次是刚满四岁的时候,父母来接她,抱一下都会哇哇的哭;那时候外婆指着一对年轻男女告诉宝妮那是她的爸爸妈妈,宝妮听话的喊人,妈妈很欣喜过来抱她,结果吓得她哇哇的哭,躲在外婆身后,小小的身体哭的一抖一抖的,于是接她的安排就推迟了。
那时宝妮并不明白爸爸妈妈代表着什么。后来推迟到了五岁,马上到上学的年纪,于是被父母强行接回家。宝妮爸爸妈妈的家和外婆的家其实是邻村,大人步行十多分钟就到了。被强行接回家第二天太阳落山后,宝妮偷偷溜出家门踏上返回外婆家的路。被家人找到时,宝妮已经走到外婆的村头上了,在一个小坡上坐着,估计是走累了歇一会的,于是在哭闹中又被妈妈抱回家。
这是一件挺神奇的事情,那时候还都是土路,坑坑洼洼很不平坦,天黑后也没有路灯,唯一的亮光就是天上的点点星光,最关键的是村里的房子排列很不整齐,一个五岁多的娃娃,第一次被接回家,父母想不通宝妮是怎么找到路的,竟然能找到去外婆家的路。这事后来几年里许多次被大人们拿来调侃宝妮。
后来慢慢的,宝妮也就在父母家里安顿了下来,当然宝妮是跟父母谈了条件的,她每个星期五放学后就要去外婆家,可以周日晚上晚饭后去接她回来。后来就真的是这么执行的。小小的女娃,性子尤为执拗。农忙时候有时外公回家晚些,吃饭就会晚些,妈妈去接宝妮,宝妮让妈妈坐旁边等着,一定要和外公外婆一起吃完晚饭才肯跟着妈妈回家。因为这事,后来外婆每天都会在六点之前准备好晚饭,外公也改成大清早天不亮去田地里,下午不等太阳落山就回家。
后来宝妮读小学四年级时候,镇上捐款合力在几个村的交界处建了一座小学。之后宝妮的行程又变了,周一到周四晚上都去父母家住,周五周六周日都住外婆家,而且上学的每天中午也都是回外婆家吃,因为想多陪外婆说说话。
外婆很疼爱宝妮,宝妮待在外婆身边时,总觉得无比的安心和幸福,她觉得外婆和外公是最疼她的人,她也一直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好好孝顺外公外婆。等到读初中,宝妮是走读生,由于晚自习要晚上八点四十下课,宝妮怕打扰外公外婆休息,就每周六中午放学后去外婆家写作业吃晚饭并住一晚,周日吃完午饭后才回父母家,因为要洗校服周一要穿,然后在周日晚饭后返校上晚自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