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文化教学跨学科融合实践分享
商丘市第五中学李渊文
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和大家分享关于“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文化教学中跨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的一些思考与探索。在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教学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而数学文化作为连接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桥梁,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下面,我将围绕数学文化与历史、艺术学科的融合实践展开分享。
一、数学文化与历史学科的融合:以史激趣,以史促学
数学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程紧密相连,许多数学史故事不仅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更是绝佳的教学素材。我们以《九章算术》为例,这部中国古代数学巨著记载了大量实际应用问题,如“今有牛五、羊二,直金十两;牛二、羊五,直金八两。问牛、羊各直金几何?” 这道方程问题背后,是古代商业贸易中常见的价值计算场景。
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们尝试将数学史故事转化为沉浸式学习体验。例如,开展“穿越古代数学家”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古代商贩和账房先生,通过模拟古人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方程思想的实际应用。同时,引入历史纪录片片段,展示古代数学家的研究环境与社会背景,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并非孤立的符号运算,而是源于生活、服务社会的实用工具。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更能体会数学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学习兴趣得到显著提升。
二、数学文化与艺术学科的融合:以美启智,以形悟数
数学与艺术看似分属不同领域,实则在比例、对称、几何图形等方面存在深刻关联。为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学价值,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我们引导学生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等原理,设计个性化图案。例如,借鉴传统剪纸艺术中的对称美,让学生用圆规、直尺绘制轴对称图形,并动手剪出精美的窗花;结合现代建筑设计案例,分析黄金分割在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等著名建筑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直观感受数学比例带来的和谐美感。此外,我们还引入艺术作品鉴赏环节,如达芬奇《维特鲁威人》中的人体比例,莫奈画作中的光影几何,让学生从数学视角解读艺术,体会“数学是无声的诗,艺术是有形的数学”。这种跨学科融合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让他们在审美体验中深化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三、实践反思与展望
通过数学文化与历史、艺术学科的融合实践,我们欣喜地发现,跨学科教学有效打破了学科壁垒,让学生在多元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提升综合素养。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教学资源整合难度大、课时分配紧张等挑战。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学科融合的可能性,如数学与物理、生物等学科的交叉应用,同时优化教学设计,开发更贴合学生需求的跨学科课程资源,让数学文化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智慧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