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站桩养正】视频号继续每周日的公益直播,由创始人莫子老师作为博主,围绕站桩中的知识、智慧、经验和心得,与广大桩友聊天畅谈,交流分享,答疑解惑。
2月19日晚间,莫子老师带来了以“保持身体的通透”为主题的直播。
老师围绕身体的“松”与“通”的关系,呼吸练习来达到身体的通透,进一步延申到如何让内心愉悦实现人生的通透,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从人的生理到心里通透的方式,道出了活出通透人生的哲理。
直播中不乏古语、类比、精彩观点和专题论述,值得反复理悟和实践,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重复是学习之母。刻意练习有助于记忆、思考、内化和践行。
现将直播有价值的内容和观点梳理和归纳如下,这也是深度学习、思考和练笔的过程。
在此,由衷感谢子叶老师,她始终如一、无私奉献录音资料,是我的良师益友。
一、古语和精彩观点
1. 通,就是不堵。通,包含着身体的各个方面,永远伴随着我们。
2. 站桩养正是一辈子的事,站桩也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3. 放松是总的纲领,松无止境;通也没有尽头。
4. 古人说的“御风而行”,实际上罕见有人做到,也很难让人相信。
5. 松,是与地心引力作对抗,与自己身体作对抗。
6. 地心引力就是重力,重力无时无刻不在,“紧”就时时刻刻都有。
7. 通过站桩,在练习松的过程中,反复察觉松和紧,松松紧紧,紧紧松松,“觉”就起来了。
8. 饶君聪慧过颜回,不遇师传莫强猜。
9. 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
10. 身体中有五行的元素,即金木水火土,这是古老东方的世界观。
11. 松,要有方法,要贯穿始终。
12. 因为紧常在,故需常放松。
13. 我们是血肉之躯,要经常放松,保持身体的通畅和通透。
14. “息住”的感觉是一气周流,百脉俱开。
15. 生理影响心理。
16. 格物致知。
17. 王道无近功。正确的练功方法加上勤学苦练,就是长功夫最快的方式。
18. 不要贪求,顺其自然,功无止境。
二、几个重要问题的论述
1. 关于身体层面的通透
保持身体的通透性,这个话题会关联到人生,而不单单是一个站桩,其中的“通”字很玄妙,通透尤为重要。
通,就是不堵。“通”的前提,就是“松”。松、通,在我们身体里面,在站桩的过程中,在我们的一生中。
因为松无止境,通也没有尽头。
松的反面是紧,人是活的状态。我们生活在三维世界中,肉身再放松,我们也不能飞起来。
我们的肉身脱离不了地心引力,即使道家功夫的“聚则成形,散则成气”。而我们只能感觉到放松,要做到没有引力的状态很难。
那么,怎么做到站桩放松呢?
有桩友说,一站桩就紧张,大腿肌肉的紧张。
大家要明白,放松是总的纲领,松无止境。
现实一点的做法,就是把当前的事做好,时刻与地心引力做对抗,调节自己的状态,时时刻刻调整。
如果感觉紧了就放松一下,紧3分钟,放松10秒钟。又感觉紧了,就再放松,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在练松的过程中,不停地变化和转化,松松紧紧,紧紧松松,反反复复,反复调整,不要纠结。
松了又紧,紧了又松,这个过程就是锻炼觉力,也是我们的灵知。
如果松了,就通了,也就通透了。
所以我们的血肉之躯,在可体察的范围内,要始终放松保持通畅,这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不是一劳永逸的。
2. 佛家的四大元素与身体松通的关联
古老的东方看问题有独特的世界观。
除了身体内具有五行的元素以外,还与西方传统的古哲学有关,如佛家讲的世界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构成。
所以身体还具有地水火风四大属性。
1)地,即土地,象征着肌肉骨骼。自然万物生长在大地,大地若有生机,必须要有肥沃的土地,有万物生长的基础。土地就要松软。待春风吹过来,地下蚯蚓和微生物就会松松土,万物才能生长。
所以,松很重要,松还有方法,松要贯穿始终。
2)水,是指身体的血液,像山川河流遍布全身。如果堵塞,就会泛滥。
3)火,代表身体的温度。体温不能忽高忽低,高烧是过火了,肯定不行。如果四肢发凉,就是火力不到,身体不通,生命力就会降低。
4)风,指的是气息。不通畅就是气堵了,堵心堵肺,身体的淤堵症状就会出来。
所以,我们整个的身体都要保持松通的活力。
3. 关于练呼吸锻炼身体的通透
除了使用肉体层面的觉力和放松以外,我们还可从呼吸方面来作为鉴别身体是否通畅的标准,而且还有练习方法。
因为气息也是身体的属性。
也就是从气息上来判别身体的通畅程度。如果气息短促不均匀,那么就是气息不够,身体不通畅。
当然,最上乘的练呼吸之法是无需借助外物来实现,只依靠内心的心平气和即可达到。
但由于古人尚未领悟到心与呼吸的关系,因此,常常借助于某个工具来练习呼吸。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首先尽量保持心平气和,如果有呼吸不均匀和短促的这种“喘相”(本质上是没有做到完全的心平气和),可辅助呼吸包来帮助我们锻炼身体的通透。
站桩养正平台推出的,以老山檀和沉香为真材实料的锦鲤图案的香囊,就是一款很好、很实用的练后天呼吸的工具。
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方便的法门在手,指引你去练习呼吸。
否则,在缺少草木花香的清新环境里,很难练习气息,很难让气息变得均匀、细长绵柔,增强心肺能力。
此外,呼吸也有不同阶段。从最初的粗相,到喘相,再到柔细均匀,最后达到若有若无、绵绵密密的最高境界。
简言之,粗——喘——柔——若有若无,呼吸状态逐渐精进。
但是从根本上,还是通过站桩,让心法走入内心,让八万四千个毛孔打开的状态,此时,身体和呼吸都是通畅和通透的。
4. 关于内心层面的通透
人生不必太苦闷,高兴开心,高幸福指数,也是活得通透的一个方面。
多做让你开心的事,比如,借助站桩这种特殊的方式,让你活得通透。
直播到这个话题,老师继续引申,借用桩友赠送的一副字“格物致知”,来帮助大家悟道。
保持内心的通透,割掉我们不开心的人和事,包括恩怨、名利、忧愁、恐惧、烦恼等,让我们保持当下真正的欢心喜悦。
还要勤加清理掉那些掺杂过分的欲望等,保留合理和正常的成分。
通过站桩,让我们收获好的身体,好的心态,这是真实能够被锻炼到的,并不漂渺,是真实存在的,从而保持身体的通透。
三、我的收获和行动
1. 明确了松和紧、松和通的关系。
站桩不怕身体僵紧,桩中肌肉的松松紧紧、紧紧松松都很正常,无需纠结。只要察觉到了紧就放松,保持身体外形中正,内在松紧反复调整,就可能逐渐调理为身体的松通和通透。
2. 升华了对站桩的认识。
练习站桩需要走心,心法不仅要入耳,还要入心,要注重锻炼觉力,需经常内观察觉自我,让心如止水,使心如明镜,如此练习方是走向身心通透的捷径,也是最高级的养生法门。
格物才能致知。身体通透了,气息和顺了,内心平静了,轻松喜悦便会自来,通透的人生也不再是虚幻。
3. 继续在身体的松紧变化中练功不辍。
现在站桩已然形成习惯,是每天无需强迫自动执行的动作,而且越站越喜欢,越来越离不开,感觉没有它生活就缺失点什么。
同时不再执着追求于达到什么感觉、什么目标、什么境界,一切顺其自然,心态平和,随遇而安。
直播的最后,莫子老师提出了希望:
“希望大家从放松和呼吸入手,逐渐做到身体的通透,再从内心上逐渐做到通透,身体里外无碍,活得开心、舒服圆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