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小时候小年一过,天气好时就会大扫除,把所有家具全搬出来,拿到河里清洗,老老少少齐动手,那时候是一年中河边最热闹的时刻,经常还要排队。成了家以后,都是父母提前整理好。
还有每家每户会提前炸煎堆。主要是用糯米粉加糖,芝麻等,大家集坐一起搓成小丸子,放到锅里用油煎成,风味独特,制作考究。客家人常说:煎堆碌碌,金银满屋,炸出的煎堆越金黄,越圆越大,兆头就越好。寓意人丁兴旺,合家平安!现在年轻人都在外,就很少家家户户在做,需要时外面也买的到,但吃不到原来的味了。
小时候最期盼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了有新衣服,有平时吃不到的美食,有肉吃(那时物质条件差,平时很少能吃到肉)。
离开家乡十几个年头,虽平时忙孩子要上学比较少回去,但每年都会回家感受家的年味。就生妞那一年是在深圳过的年,虽然满大街都是大红灯笼,却没有了平时的热闹,很多商铺都关门,只有一些大商场才营业,相比老家年味淡了很多。
以前大年30这一天是孩儿们最开心的一天,下午3,4点大些的娃就会上山摘一些柚子叶,柏树叶,砍一些桃枝等等洗干净拿回家煲水冲凉穿新衣服迎接新的一年。寓意可以除掉晦气,辟邪,新的一年会好运连连。
我们老家逢年过节,摆筳席宴宾客,黄酒绝不可少。是用糯米蒸熟,推冷,撒入酒饼拌匀,放入窄口的瓦缸,稍加适量白米酒,然后密封保存。看似简单其中的奥妙很深,稍微哪一步没做好就会影响成品的口感跟品质,基本每家每户每年都会做,然后先开前面的,后面的累积保存,都是好几年的黄酒。两次坐月子吃的都是家婆6年的黄酒,必须夸夸家婆的手艺,做的酒完美。最爱黄酒煮鸡蛋,黄酒煮鸡,冬天还可以煮羊肉,滋补佳品。
每到大年三十是最忙的一天,要提前把菜都准备好,杀好鸡,鸭肉类。我们过年必有的还有卤水豆腐,需要提前一晚泡好黄豆,30凌晨就起来磨浆,煮浆,过滤,静置,转卤水(点卤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卤水多了,少了,手婉转的进度快慢,均匀力度都会影响成品的好与坏,有机会要好好来学精),静置,定型,排水,切块才到成品豆腐。然后把肉剁好,会按各家口味喜欢加上香菇之类的搅拌均匀,一个个塞进豆腐里,煎好,成了了家酿豆腐。
每家每户过年必有的还有客家酿黄粄,需要提前采集山上的黄粄树,烧成灰,再把灰在水中浸泡过滤成天然碱水。还需要一点栀子果水上色。用一种禾米加栀子果水再加碱水蒸熟,用木槌大力捶打成糊状,用水捏成长条,切小块,酿上肉,煎好成酿黄粄。没吃过的你一定要试试哦!
虽然现在的年味比起小时候淡了一些,但这几个必备的美食每年家公家婆他们都会准备好,满满的爱,满满家的味道。朋友们,你们都有哪些不一样的年味呢?
而我自从有了小妞后每年的年味就多了一个生日蛋糕。在30这一天帮忙忙完其他美食,我就会精心的给闺女做一个属于她的生日蛋糕,虽然简单,每次她都会特别开心!也感谢妞让我们多了一个别样的甜点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