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1

引凤还巢促振兴党建引领谱新篇

“归雁经济”,是近年来涌现的以返乡创业人员、回流人才为主体,以其带回的资金、技术、理念和市场资源为动能的新型经济形态。这群“归雁”如同播撒在乡野的希望种子,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如何让“归雁”顺利归巢、安心筑巢、高效兴巢?党建引领是关键所在,必须发挥好党组织凝人心、聚合力、促发展的核心作用,将“归雁”个体的奋斗与党和国家的宏伟事业紧密相连。

一、强化组织引领,筑好“归雁”暖心巢。“良禽择木而栖”。吸引“归雁”回归,首先要营造温暖如“家”的归属感和发展环境。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将发展“归雁经济”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吸引力的引才聚才政策。要通过建立健全在外人才信息库、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乡情亲情召唤等方式,主动对接、精准识别潜在“归雁”。更重要的是,要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落实税费减免、融资支持、场地提供等优惠政策,由党组织牵头协调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堵点、难点问题,让“归雁”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力量,增强其返乡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搭建干事平台,拓展“归雁”翱翔天。“归雁”还巢,不仅需要情感的召唤,更需要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党组织要善于搭台子、铺路子,根据“归雁”的专业特长、产业方向和资源优势,引导他们融入本地发展大局。可以依托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农业合作社等载体,建立“归雁”创业园或示范基地,提供全链条服务。鼓励和支持“归雁”领办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乡村旅游、从事农村电商、参与乡村建设等,推动其资金、项目、技术与当地的特色资源、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党组织要成为“归雁”与政府、市场、农户之间的“连接器”和“润滑剂”,帮助其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激发先锋动能,树立“归雁”示范旗。“群雁高飞头雁领”。要充分发掘“归雁”党员这支关键力量,激发其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归雁”群体中的党员,要加强教育管理,引导他们亮明身份、履行义务,将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运用到家乡建设中,争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乡风文明的引领者、服务群众的奉献者。可以探索设立“归雁”党员先锋岗、责任区,鼓励他们与本地农户结对帮扶,传授技术、共享市场、带动就业。通过树立一批“归雁”创业促共富的先进典型,发挥其“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应,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良性循环。

四、促进融合发展,共绘振兴新画卷。发展“归雁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人价值与地方发展的双赢,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党组织要着力推动“归雁”与本土人才、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避免“两张皮”现象。要鼓励“归雁”带来的新思维与本地实践经验碰撞火花,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要引导“归雁”项目更加注重联农带农惠农机制建设,将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当地群众,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通过党建引领,将“归雁”个体的星星之火,汇聚成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燎原之势。

“雁阵横秋拂晓天,声声鸣彻引归航。”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更多有识之士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让我们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优化服务保障,营造一流环境,让更多“归雁”愿意回、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让“归雁经济”的澎湃动能,在广袤的田野上奏响更加激昂动人的振兴乐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