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莉阅读笔记第13/365天
今日阅读《内在动机》
作者:【美】爱德华·L.德西,理查德·佛拉斯特 译者:王正林
我读到书中第八章【关于“应该、必须、不得不”的信念:社会中的我】
内摄形成的虚假自我。
自我不是由社会定义的,我们每个人都从内在的自我开始,到我们有能力不断完善和提升的那个自我。
真正自我的发展,需要支持自主——需要无条件的接纳和爱。
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一种约束方法是把爱、接纳和尊重的条件建立在人们以某种方式行事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如果对方不按你要求的方式做,你就会收回爱、接纳和尊重。
当爱的获得与否,取决于是否接受世界的价值观和规则时,那么人们只会将这些价值观和规则内摄,整个吞下,而不是将他们整合到自我的发展之中。
内摄是一个过程,它促使了虚假自我的出现,促使了一套僵化的规则和严格身份认同的出现,同时,它也是使一个人们失去与真实自我的联系的过程。
自我卷入:有条件的自我价值过程。
我们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我们还活着。
获得他人的关注,(最重要的是自我关注)是我们不可被剥夺的权利。
将有条件的爱和尊重作为一种控制手段,不仅会加强内摄,还会教会人们以有条件的方式尊重自己。
当人们坚持内摄信念,而这些内摄信念又被有条件的价值所支撑时,这种被称作为自我卷入。
如果男人的价值感依赖于从工作中积累财富,他就是自我卷入于工作,如果女人的价值感依赖于在健身俱乐部赢得比赛,他就是自我卷入与运动。如果学生的价值感依赖于在学校取得优异的成绩,他就是自我卷入于学习。
自我卷入消弱了当事人完成任务的内在动机,也让当事人感收到更多的压力,紧张和焦虑。当人们受到他人有条件的尊重时,自我卷入就会发展,自我卷入会支持虚假的自我,同时继续破坏真实自我的发展。自我卷入还会损害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真正的自尊与有条件的自尊。
自尊实际上有两种类型,我们称之为真正的自尊和有条件的自尊。
真正的自尊与自由和责任相伴相随。
有条件的自尊往往取决于某些事情的结果。结果不好他就会陷入自我贬低,如果结果是好的,他就会陷入自我膨胀。而不是觉得自己和别人一样好和有价值。
真正自尊的人能够尊重他人,接受他人的缺点,而不是评价和贬低他们。
亲密关系中的自主:一条双行线。
对于相爱的人来说,支持自主是一条双行线。
最成熟和最令人满意的关系的特征是,一个人的真实自我与另一个人的真实自我相关联,每个人都依赖对方,但每个人都保持着他的自主、完整,以及自我意识。
成熟的人际关系的特点是两个人之间能够公开的交流,不受自我卷入内摄信念或自我贬低的影响。每个人都是自主的,每个人都支持另一个人的自主。它包涵了:
每一方都能为对方付出,而不期待任何回报也不会把义务强加在对方身上,人们体验到的是想要付出而不是奉献。奉献来自于信念的内摄,而非自我整合。
两个人彼此都可以向对方提出某些要求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且完全相信如果对方不想付出,就会直接拒绝自己。
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每个人都可以毫无防备的倾听对方的感受。
当你对你的伴侣说“我生你的气了”的时候,你会意识到这并不一定是你的伴侣做错了什么。这只是意味着你没有得到你想要的。你意识到了自己的感受,这对于真实自我的发展和运行十分重要,而就这种感受进行沟通,对双方的关系也就很重要。当我们“承认自己的感受”时,我们就会明白,自己的感受是由事件与我们自己的需求和期望之间的关系引起,我们就能够有建设性的表达,这种感受不会有攻击性,这还能使我们思考如何在不需要他人改变的情况下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