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在影院,适合女儿看的电影有两部,一部是《玩具总动员》,还有一部是《千与千寻》。
《千与千寻》在电脑上看过,怪诞而暖,不知什么原因对结局没有印象了,看到这周在国内上映,挺想去看看。
看过两部影片的预告后,问女儿想看哪部。女儿思考时,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千与千寻》,我们学校放过,没看完”。接下来几天,女儿一会说千寻的父母贪吃变成猪了,一会又说里面有个无脸男,把我的情绪酝酿得更加迫切了。
周日下午带女儿去了影院。由于这次上映全是日文版,有点担心女儿能不能看懂。“没事,我会看字幕。”实事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出影院讨论白龙的名字时,我说是琥珀川,女儿立刻纠正,“是琥珀主!他住在琥珀川”。
看完《千与千寻》后,我想到了皮克斯的《飞屋环游记》。两部电影我都很喜欢,都很让人感动,但表达方式不太一样。相对于《飞屋环游记》的简洁明快、有趣搞笑,《千与千寻》更多的是富有哲理、温暖有礼。“名字一旦被夺走,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曾经发生的事不可能忘记,只是暂时想不起来而已”。就连配乐的感觉也不一样,《第六号车站》如同泡在海水里,随着水上列车行驶,与白色浪花一起被推向远方。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现实存在的。现在国内很多动画作品向欧美动画学习,很注重特效场面,但如果真心想做一部直戳国人心窝的作品,似乎要对自身文化中向内求索的文化内核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