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尝试放手!故意把闹钟定到了6:30,也就是说不跟班,谁知到了5:10自己醒了,看了时间却没有起床,因为我已经决定了要看看他们没有班主任监管的日子里会如何。直到上午第二节有十班的课我才上楼,十班的学生给我的感觉就是特别期待语文课,所以刚进教室,就有学生说要表演“课前三分钟”。
他们今天表演的是语文下册书《枣儿》片段,在上课前给师生都带来了快乐,重点是还让学生们提前了解了新文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感谢孩子们一直记得“课前三分钟”,其实他们进步的重要原因就是听话,愿意按着老师的步骤向前走。今晚选择的几篇反思就是最好的证明,其实还有好多进步学生的反思都令我感动。那是肯定,是鼓励,是让我坚信自己教学方法的力量!我多么希望自己的沉默与冷落能够换来九班学生的反思与奋发。
第三节课来到了九班,我没有其他言语,他们也没有进行“课前三分钟”,直接进行讲课。讲课结束时,我和他们说:“老师的能力有限,从早到晚跟班也无法给你们带好,所以咱们一起想想,再从任课老师中选一位班主任,我不能耽误你们!”孩子们一下子愣了,而我却走了。中午见到校长,我也汇报了我的思想动向,依然是被拒绝被批评,但我的心里的确怕自己带不好他们。
下午听到数学老师说从学生那里得知他们知道错了,考的不好任课老师批评,班主任也批评,再不要他们,学生们多可怜吧!突然之间好伤心,好像自己的孩子被其他人批评一样,其实我真的不是不要他们,我是怕自己耽误他们的前程。我即使不跟班心里一直装着他们,坐在电脑旁调位置调了一节课,感觉不好,又上网查,看书寻找答案。
终于从网上和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里综合了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就是遵照“自愿结合”和“学习为先”的原则,然后自己又规定了范围,所以把一节课调好的位置全盘否定。接着要来孩子们八年级的成绩比对,九年级变数真的太大,坚持下去一定会越来越好。“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所以我于最后一节自习课把前十名叫了出来。
先尝试着问他们有没有选准班主任,孩子们说只认准了我,我说:“我是怕我管理不好而耽误你们!”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不舍,我若再说什么,她们眼中的泪花一定会掉下来。所以我把自己调位置的想法和他们交流,我说:“你们是A1由你们选择其他成员,但每一个档次都需要选择一人,从第一名开始选。”他们快乐地答应了。
这种选择可以让十名组长有个竞争,就像他们自己说的下次一定考好,需要有话语权,这就是目的。在选择中我发现有几个理科比较好的学生特别吃香,几个小组争着要,但优先原则,不得不如此。当然还有一个必然现象,就是有个别学生没有一个小组想要,这就说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想以后应该会收敛收敛吧。
今晚是梦想课堂时间,上课前我走上楼,便发现了三个班干部在商量事情,一个是班长郭灏,一个是纪律文员周泽衡,一个是学习委员葛铭露,据说是在重新制定班规。我只说了一句:“早就该站出来了!”当我进到教室,学生们都在静静地学习,或许这就是我的目的!“失去才知道拥有的幸福”应该是他们很多人的心声,当然对于那些本就不把学习当回事的不在其列。
梦想课堂快结束的时候,他们几个进来了,我便把课堂交给了他们。这是我第一次如此震撼!郭灏同学不仅学习优秀,班干部也是魅力十足,不禁令我刮目相看!讲起来条条框框、有板有眼,更是掷地有声,看来是我以前管的太多了,没有把班干部真正利用起来,这就是我最失败的地方。我还听学习委员说,今天早上5:43他们几个开始查迟到,迟到的同学罚做蹲起50个,又规定明天早上开始5:42查迟到。
班干部制作的新班规比我更狠,还是学生更了解学生,没有一个人有意见,这就是责任,这就是担当,这就是威严。亲爱的孩子们,谢谢你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你们对我的爱!如果我早点对你们狠心,班干部可能早就站出来了,学生们也可能早就像今天这么乖了,是我错了。其实现在想想真的就像一个不舍得放手的家长,总想着他们需要照顾,需要监管。正如一个朋友说我的,太感性,对学生们太好,太容易感动,学生们一点点的“小恩小惠”我就会感动,好像这个是性格使然,太重感情才会太容易受伤吧!我常常在说不让家长溺爱,我这难道不是溺爱吗?值得深思!
今天学习的第一篇文章是《怎样正确地看待欲望?》,每一个人都有欲望,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人生的欲望,有物质欲、地位欲、名分欲、生理欲等。当人们熙熙攘攘为满足这些欲望而奋斗挣扎的时候,殊不知我们已经成了欲望的奴隶。物质、地位、名分等,确实身外之物,在满足基本的需求后,其意义不大。对于身体的欲望,不仅需要智慧的超脱,也需要实际修行。只有真正实现身心转化,才能云淡风轻。
对于欲望,单凭压抑是行不通的,承认欲望的客观存在,更要通过智慧和规矩来约束自身修为。多做有意义的事,当把精力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时,做违背伦理事情的机会自然减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人生的意义,是在服务终生的过程中成全自己的人格,这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真真的觉悟者,并不是逃避到人迹罕至的地方,恰恰是在万丈红尘之中,在为大众服务的时候,成就自己!
今天学习的第二篇文章是《烦恼从哪里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带着自己的期待和愿景,当现实和自己的期待不一致的时候,就会感觉失落、痛苦、急躁、怨恨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妄求皆苦”。可以说,不恰当的期待,是人痛苦的根源之一。做事,要回看机缘,看条件,看事物发展的态势,做到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而绝不可痴心妄想,更不可逆潮流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