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曾说,
“如果想衡量一个人的内心有多强大,
就看他能不能一个人独处。”
独处时,依旧能够从容充实的人,
定然是了解自己的人,
于所求与不愿求都甚为明晰。
在我看来,最会独处的,
当属临水照花人——张爱玲。
孤傲、敏感、卓尔不群,
静静地生活,静静地离去,
极致孤独,却又极致地绽放。
图片
自幼,张爱玲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父无情,动辄打骂,毫无半分怜惜;
母无爱,要求苛刻,从未温暖呵护。
本就漂泊无依,心中孤苦,
此后,又遇人不淑,被胡兰成伤害。
只在独处时,才可以远离纷扰,
唯有片叶不沾身,才最是安心。
晚年的她,远渡美国,
不见过往,离群索居。
独处,是她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
独处,也是她维护自由最高傲的姿态。
图片
卸下伪装,享受独处,
学着接纳自己,与自己相处,
无须曲意逢迎,断绝对外界的依赖。
之后,才发现自己亦可包罗万象,
独自一人,也有千千万万种可能。
图片
木心19岁时,曾借口养病,
冒着冬日严寒,带着两箱书躲进深山。
山中寂静肃杀,生活冷清简朴,
山民皆不懂这富家公子因何自找苦吃。
可别人眼中的孤寂清冷,
却是木心心中最妙的存在。
在那里,他终日读书写字,
过着简单而又充实的日子。
待到冬日过去,他便带着几本书稿归来了。
图片
他说,“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
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他总是那样精致优雅,神气十足,
辛勤地搭建着自己的艺术世界,
听莫扎特、画画、写诗、讲文学,
即便坐牢、受苦,一生亦不曾停歇。
独享人生,也十分圆满,
没有落寞,只有一个人的风风火火。
杨绛先生曾说:
“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
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
人生究竟要活成什么样,
终究还是要由自己说了算。
独处,可以是一种孤独,
同样,也可以成为一种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