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些孩子,才吃挑食儿的,吃个面条,佐料都占了一半碗!”外婆的话有些夸张,老实说,佐料没有一半碗,更确切地说,是盖住了碗底。
生活条件渐渐变好,吃面的碗里,排着酱油、醋、花椒油、味精、葱花……
比起外婆的清汤白水面,是奢侈了不少!
“外婆,你像我们这大时,吃的啥呢?”歪着脑袋,我一脸的好奇。
“我像你这么大时在娘家,还算可以,自从嫁给你外公后,生活就差些了,再碰上三年自然灾害,就更没得吃的。你舅舅那时9岁,从生产队食堂打回的饭,在半路上,就把娘儿俩的都喝光了,芭蕉头,鹅儿草这些,都吃遍了,饿得不可开交的人们,吃白线泥做的粑粑,屙不出来,得肿病,死了好多人!”外婆的眼神儿迅速暗淡下去。
“舅舅能吃完两个人的饭吗?他才9岁呢!”我有些疑惑。
“怎么吃不完!汤汤水水一人一碗,里面的几颗米数都数得过来,主要是菜,关系好的,才有两截红薯在里面。关系不到位的,舀到勺里的红薯,簸都要给簸出去!”说到这里,外婆仍然有些气愤。因为,炊事员的孩子,哪个不是长得肉墩墩的?粮食再紧,都不可能饿着厨房的那些人,以及他们的家人!
“舅舅把饭吃完了,那你吃什么?”我穷追不舍。
“我就只有挨饿了,我边哭边骂,给了他一巴掌。说:你都吃光了,你是要把你老娘饿死吗!”说完,外婆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从此,舅舅再不敢吃掉外婆的那一碗饭了。
“那外婆为什么不进食堂煮饭呢?至少有吃的啊!”我追问。
“一般人进不去,只有生产队长,保管员,会计员的人才进得去!”外婆仍然怨意难平。
饥饿的年代,煮个饭还是个俏活儿。
“那外婆是多大跟外公结婚的呢?”看着外婆暗淡的眼神,我又转移了话题。
“那年,你外公十六岁,我十九岁。”外婆的神色缓了缓,回道。
“这么小就结婚了啊!”睁大眼睛,我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当时我们不算小的,还有更小的,诸如童养媳之类。”外婆的语气活跃几分。
“那又有多小呢?”我想一探究竟。
“院子的XX结婚时,只有八岁。新娘都在等着拜堂了,却到处找不到新郞,原来,新郎官在院后门,跟小朋友们玩‘你坐轿子我来抬,我坐轿子你来抬’的游戏。”说到这,外婆忍不住地笑了起来。
“还有这种!”我诧然。
“那轿子是怎么回事呢?新娘不走路的吗?”我接着问道。
“结婚时,新娘都坐轿子,媒婆也坐轿子!轿子越多,排场就越大,就表明家庭条件越好!”外婆给我普及着她那年代的知识。
“抬新娘的轿夫,会故意地颠簸轿子,把里面的新娘颠得黄胆水都吐出来!”外婆又喃喃自语。
为什么要这样?对坐轿子的新奇,一下子被“颠轿”的习俗打进了“十八层地狱”,这样就不好玩了!
“那八岁抬媳妇的,晚上不跟媳妇睡,又哭又闹,最后是婆婆哄好了新郎,才换新娘进了屋。”外婆兴致来了,沿着刚才的话题,又补充道。
“睡觉都还找娘亲的孩子,结啥婚呢?”我疑惑。
“那是家庭条件好的,娶个童养媳,实际就是找个媳妇来,一起带大孩子!”外婆说。
我愕然。
“可惜我那金耳环,金镯子,被人家借去结婚时,借落土了(不见的意思)”想着丢失的物件,外婆很是心疼。
“还有结婚时的那包凤冠,珠花儿,钗子,金的银的玉的都有,解放时,响应国家号召,被你外公全都拿去兑钱了!”外婆无不惋惜。
“是可惜了,我们小时,还时不时地翻出那包首饰,插在头上玩弄一番,再包起捡好。”妈妈补充道。
“为什么要借呢?人家结婚的,没有那些首饰吗?”我觉得有些奇怪,结婚的首饰还用借的。
“家庭贫困的,拿不出首饰,只借最基本的金耳环,金镯子当天戴戴,结完婚就还。”外婆回道。
我恍然大悟。
想着外婆那失去的金银首饰,我也好生惋惜!因为,这让我想着起了,先前看过的电影《天仙配》,仙女们的水粉裙,凤头钗,走路袅袅婷婷,那些首饰,我的外婆居然会有!要是外公不拿去兑钱,陪嫁给妈妈一点,将来妈妈再陪嫁给我一点,说不定,我还有一份呢!幻想着仙女们的珠环玉钗,我不禁犯起了小花痴。
“外婆,你们那时不是很穷吗?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首饰?”我万分不解。
“你外祖是有名的中医,虽然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没有送我上过私塾,但陪嫁却是最好的!我当姑娘时也没出过门,也是成天呆在闺阁中,挑花绣朵。连你外公来,我都没有露过面儿。”外婆说着,脸上泛起一丝不易觉察的傲骄。
“结婚前,你没见过外公?”我不礼貌地打断了外婆的话。
“见过,悄悄见过,从雕着古花的窗子见过,但你外公没有见过我,直到结婚掀开盖头才见着。”外婆回道。
还真跟电视演的一样!
“真正受苦,是跟你外公结了婚成了家养了娃,田间地头的农活,家里的孩子,都得自己去,这才吃了不少的苦!吃饭不上桌,小姑子出嫁一起绣嫁妆,这些所谓的‘女子礼仪’,‘家庭教养’我样样俱全,被公婆当成了其他儿媳的‘训媳典范’。有一次,你三外婆吃饭时,不但上了桌子,还站起来把筷子伸到她公公跟前的咸菜碗里夹咸菜,被公公咬着牙,当场训斥‘少教育’。”说完,外婆脸上是哭笑不得的表情。
现在再平常不过的一个夹咸菜的动作,在那时,居然是咬牙切齿的“少教育”,看来,祖父大人的男权思想严重啊!
约束女子的糟粕思想,随外婆的离去,已经消失了几十年,外婆的故事,随时间的流逝,也早已沉淀在历史的长河!
回首过去,我们不由感慨万千;立足今日,我们心怀感恩;展望未来,我们无限憧憬!
愿祖国越来越强盛!愿人们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