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死亡是每个人无法避免的结局,如何面对死亡是每个人的人生议题,那如果死亡突然降临……
本书的作者于娟在她前三十一年的人生中称得上是意气风发,海归、女博士、复旦大学的优秀讲师的身份无不彰显了她的聪明才智、事业有成。或许是命运的玩笑,确诊乳腺癌后她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而这本《此生未完成》就是她与世人最后的对话。在与病魔斗争的同时,她仍然思考着、探寻着生命的意义、活着的意义。在书中她用轻巧的手法表现了难以忍受的病痛,用轻松的语气诉说着求医路上的艰辛。面对病痛的折磨,她拼命坚持忍住了眼泪,可面对还未长大成人的孩子,她泪流满面。六万字太少,难以让于娟把她的内心全部诉说,生命太短,总在人们在没学会珍惜之前就失去。
作者用生命最后的体悟向读者不遗余力地发出一个又一个告诫,她用生命的弥留之际做了一个伟大的思考者。《此生未完成》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癌症患者的自述,更是一本关于生命,关于爱的哲学书。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的生命之路会在什么时候戛然而止,而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最真挚的道理,那便是珍惜。生命总是过于短暂和脆弱,我们要珍惜我们呼吸的每一分每一秒。等到生命弥留之际,再回望那些你爱的、爱你的人看到的只有遗憾,不要等到无法挽救之时才觉得后悔。曾经看到过一个很有趣的写作命题,是为自己写一封遗书,我想等那一天真正来临之时,我们的遗憾不要让自己难以停笔或许就蛮幸福。
命运无常,常言道“明天和意外我们不知道哪一个回先来临”,与其彼时哀叹不如珍惜当下。但当意外正真来临时同样也要有坚持的勇气,当作者的油灯慢慢黯淡时,她也用最后的余光温暖着、鼓舞着众人。有读者评价文章到了末尾有点心灵鸡汤的意味,但在病危之时能坚持写作本就很了不起,而且那又何尝不是作者最切身的体悟呢?“我们到底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明白活着的意义?”这是作者对自己的发问,也是对世人的发问,大多故事的编排都是人们在最后关头才幡然醒悟,难道人生注定如此吗?人们总是在追求看不到的世界,往往就忽略了眼前的幸福,相比这也是作者对众人的提醒。
在呼吸停止之后,生命完成了客观意义上的终结,但充满遗憾的人生何时才能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