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提亚德之死
第一次波希战争后,和平长达十年,波斯王国陷入了叛乱的苦海,新上任的国王薛西斯,在众目睽睽之下组织平定埃及叛乱。而希腊人这边,和平一旦降临,内斗就开始了。
激进派和稳健派之间的战斗再次打响。此次稳健派被激进派抓住把柄,原因是在于马拉松战役后,米提亚德声望如日中天,他想趁势收复一个叫做帕罗斯的岛屿(第一次波希战争中投敌),却无功而返。
从地理位置上看,如果攻占帕罗斯岛,就可以利用它把防御波斯的战线向东边推进。同时还能威胁到艾吉那,相当于把艾吉那包围了。我想如果这样,艾吉那的战略地位就会下降。
在呼吁大家投入战争时,米提亚德对雅典人许以重利,说这次远征是有利可图的,因为帕罗斯岛的神庙里有黄金。雅典军在这位战争英雄的号召下出海了。船队运载大量士兵很快包围帕罗斯岛,雅典人下达最后通牒无果,于是开始进攻。可由于帕罗斯人坚决抵抗,使得雅典人无功而返,期间米提亚德大腿还受了重伤。这里可见希腊人攻坚能力极差,大多数时候当他们发现对方城堡坚固时,往往只是围困,通过消耗的方式等待对方投降。
据希罗多德记载,米提亚德在围城时听从了某个被俘女祭司的建议翻墙进入了帕罗斯岛神庙,因为他听说里面有值钱货,可是进入后他又心有余悸,于是在翻墙跑出来的时候大腿被弄伤了。这事儿反正不光彩。主帅偷东西负伤后,围城战已经耗到了当年秋季,由于地中海秋冬季很不太平,对于海军行驶不利,于是大家决定撤退。虽然雅典人在围攻小岛时没有太大损失,而回归途中却不幸遭遇风暴,结果这一下损失相当惨重。
挂了彩的米提亚德刚被抬回雅典,稳健派就抓住机会怂恿市民将这位战争英雄告上法庭,罪名是“作为城邦国家雅典的领导者背叛雅典公民”。雅典人刚刚在这位将军的领导下打败波斯人,过了不到一年,由于战争失利,就立马对英雄变脸了,这卦变得可够快的啊!而对于米提亚德而言,在处于人生巅峰的时候没有选择急流勇退而是想要再创辉煌,如果取胜,似乎也不能带来更多的荣誉;而一旦失败,将是万劫不复。
人啊,知道何时进取很难,知道何时该退一步,更难。
话说这场诉讼在激进派的辩护下最终不了了之,本来的死罪变成了罚款,米提亚德的儿子客蒙提出家里没钱,要求分期支付也被同意了。虽然米提亚德被免了死罪,但由于伤势过重,他依旧过早地离开了雅典人民,并且还给家人留下了一大笔债务。
这就是第一次波希战争中,雅典英雄米提亚德的结局,史料读到这里,我不禁一阵感慨,所谓的民主制度,本意是人民参政,给人民话语权,可实际上话语权是可以被操纵的,民意也是会被人煽动的。民主制度可以避免一个强势的人犯错,但一大堆乌合之众犯错,该如何去纠正呢?
答案是无解。
地米斯托克利的崛起
幸运的是,雅典这个小国寡民的邦国,在此时涌现出一个接一个心系国家的精英人物。他们不仅有头脑,有人气,而且还能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不论是激进派大佬还是稳健派大佬,在国家根本利益面前,还是会抛下个人恩怨相互合作的。同时,民众也信任他们,愿意听从他们的领导,这些精英们高举民主的旗号,实际上以个人的威信来左右政局。这种局面也实属难得,正因为如此,雅典才稳步向前,一直做对的事,也一直在壮大。
而反过来想,这一时期,雅典到底是谁在统治呢?她真的民主吗?
很多西方鼓吹手一再强调:战争中希腊之所以能打败波斯人,是西方的自由民主打败了东方波斯的集权奴役。好吧,通过历史事实,我发现事情似乎并非如此,希腊人能胜利,恰恰是因为希腊人不那么自由。
话说回来,米提亚德死后,地米斯托克利成了激进派唯一大佬。之前咱说过,这位大佬出生中产家庭,年轻时曾经当过律师,义务为底层平民辩护,因此在中下层阶级中颇具影响力,可以说他就是雅典平民的代表。
此时两派人马泾渭分明,稳健派认为波斯陷于叛乱,已经到了和平谈判的好时机了,他们还是觉得可以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而地米斯托克利却坚决要求积极备战,他认为未来的战争在所难免,现在的空窗期,是雅典发展军备,为下一次战争做好准备的关键时期。
在两派人马吵得不可开交之际,地米斯托克利还提出了一个非常超前,非常让人无法理解的备战方案——发展海军!
地米斯托克利提出发展海军,不光政敌反对,连他的支持者也反响平平。
首先,在那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海军的任务就是运输,很少有人能够想象,通过海军可以打败波斯这样的陆上强国。所以海军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不重要的。
其次,海军是个烧钱玩意儿,而地米斯托克利当时提出建立一个拥有三百艘三列桨战船的庞大舰队,雅典人都觉得这大哥简直失心疯了。
另外,当时的海军水手是个技术工种,就像现在的飞行员一样,没有经年累月的积累,不可能具备战斗力的,雅典是海洋商业国家,倒是不缺水手,但想要把一般水手培养成战舰水手,也是需要时间的。
然而地米斯托克利面对质疑并不气馁,他坚持自己的看法,那就是雅典的未来在海洋,雅典人需要一支足够强大的舰队来保卫自己的海岸,甚至有必要的话,应当在海上与敌人决胜负。看着自己的支持者也一脸迷惑,地米斯托克利表示你们不理解也无所谓了,给我投票就是了!
从公元前488-484年,地米斯托克利将他的“意大利炮”对准了激进派政敌。他煽动舆情,将政敌以陶片驱逐一个个轰走,其中一个被他赶走的政敌是克桑提普斯,这老哥有个赫赫有名的牛13儿子——伯利克里,彼时他才11岁。
看到地米斯托克利玩起了陶片驱逐,而且民众之中他又不乏铁粉,激进派一时间不敢怎么着这位爷。少了政敌威胁,地米斯托克利开始逐步实施他的造船计划,造着造着,雅典人在自己的地盘上发现了新的银矿,地米斯托克利大笔一挥——全给我拿去造船!
当时地米斯托克利的政敌是稳健派第一大佬阿里斯泰德(上图)。为了怼地米斯托克利,阿里斯泰德亲自出面来到公民大会,提出来要把银矿平分给雅典每一个人。
阿里斯泰德此举意在想获取民众支持,但赶得时候特别不好。
彼时波斯人在埃及的战局已经明朗,战争的阴云已经被不少雅典人察觉到(没辙,波斯新一代领导集体备战动静忒大),阿里斯泰德以为自己亲自下场肉搏能赢回一局,但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雅典人还是决定追随地米斯托克利——战舰很快如同下饺子一般出现在海洋上。
而阿里斯泰德也彻底被民意抛弃,为了踢开最后的绊脚石,这位老先生被对手用绝招——陶片驱逐赶跑了。
这一年是公元前482,雅典海军200艘战船下海了,此时雅典人,不,应该是全希腊人都在看着对面的大陆,薛西斯的大军也快要准备完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