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秦琪
易中天先生说过,读书是谋心,不同于谋生,而且最好是在夜里,因为白天我们不得已为了生存而奔波劳碌。
所以自古就有秉烛夜读的习俗,就连央视的读书节目也是放在深夜。
通俗来讲,学习是为了获得谋生的手段,读书则没什么目的性,精神的愉悦,心灵的共鸣,就像行走在茂盛的森林,不知不觉你会遇到相似的灵魂,也许你会获得不同的领悟。
从古到今,但凡中国的伟人,哪一个不是熟读中国历史,深谙人性,能说读书无用么?
知乎佘炤灼
为什么要阅读?
如果是为了获得资讯,那么去看电视上网甚至听广播会更有效率。
如果是为了娱乐,那么去玩游戏斗地主打麻将会更开心。
在影像和声音传播效率和质量如此高效优秀的时代,电视广播网络甚至一张图片都能够比书籍上的文字更加逼真的告诉你:这世界是什么样子,这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阅读究竟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无论是《红楼梦》这类经典文学,还是《哈利波特》这种流行奇幻小说,绝大多数有阅读小说习惯的人都会说:原著总是比影视作品好看。
原因在于,阅读小说的时候人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你所想象出来的人事物哪怕并不清晰,对你而言却是最自然的形式。
例如小说里写道:门那边过来一个令你怦然心动的女孩(或男孩)。看电影的时候你却发现那个演员丝毫拉动不了你的心跳。
再比如,小说里写道:宏伟华丽的殿堂。你却觉得影视作品里的场景恶俗不堪。
这就是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拉特”。
有情节的小说尚且如此,那些写意的诗歌散文就更是这样。
你怎么去拍摄出李白的《静夜思》《蜀道难》《将进酒》、怎么没人去拍苏轼的《定风波》《江城子》《赤壁赋》?“与尔同消万古愁”,“一蓑烟雨任平生”用什么图像表达?
这不仅仅是想象力的问题,更涉及到阅读的基础——文字的特性。
无论我们怎么赞颂和吹嘘近代传播技术的神奇与伟大,没有一项技术能够比得上文字。
文字的出现使得思想、感情和记忆不再受限制于个人和时空,从这点上看它是一切传播技术的祖先。
可是影像和声音无论再怎么逼真究竟只是表象,它们永远无法表达文字能承载的思想。
而读书就是最直接接触文字的途径。
最能够体现阅读特质的书籍是什么?
是哲学。
或许会有人通过其他方式表达李白、苏轼等人的诗意,例如绘画、音乐,但是绝对不可能有人画出一幅《纯粹理性批判》,更不可能拍出一部电影《实践理性批判》,你也不可能谱一曲《判断力批判》。
哲学,非阅读不可;
或者说,思想非阅读不可。
这就是文字的特质,这就是阅读的价值:直面书籍中的思想,进而也唤醒了阅读者自身思考的潜能。
通过阅读获得资讯,得到娱乐的功能逐渐被广播、电视、电脑所取代,但是唯有对人思想的启迪、发挥想象力的作用不会被取代。
这便是阅读独特的地方,这也是阅读最深刻最重要的理由。
我们还可以从比较实际、简单的角度的说说阅读的理由。
不仅仅是哲学或者诗词散文,阅读能够给人带来的内容太多了。
如果你喜欢奇幻科幻作品,你一定耐不住寂寞,一年只有几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是满足不了你的,而有关书籍里却是何其丰饶。
如果你喜欢历史,《百家讲坛》几期节目是满足不了你的,而书籍却能给你几乎读不完的选择。
阅读比起其他获取知识的方式也自由方便多了,尤其是拿着一本书阅读。
你不能决定主持人说话的速度,你不可能扛着一部电视机或者电脑随时随地观看。
但是书籍是那么的轻便,而且不受电源限制,你所需要的只有一道光、一双手、一对眼。
也许有一天技术会允许我们随时随地不受限制的使用电子产品,但是哪怕书籍被取代,阅读却不会被取代。
关于阅读的理由,我甚至可以学孟子自问自答,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答案不是“仁义”,动物也讲团结友爱。
你能看见乌鸦反哺,狮群团队捕猎,但是你绝对不会看见它们在阅读。“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能阅读!
阅读的理由如此之多,我倒想反问:“为什么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