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目的,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不同。
1、
小时候的我,除了和小伙伴们去疯玩疯跑,大多时间都用来看书。小人书、连环画、课外书我都喜欢看,有时候还会去小叔家翻武侠小说看。有时小伙伴叫我出去玩我都不愿意,想留在家里看书。
学校里见经常会有各种比赛,输了的人需要表演节目,我唱歌难听又不会跳舞,这时我都用讲故事糊弄过去,有时讲的好还能获得些许掌声。其实那些故事大多来自于学校发的课外读物,只是好多同学没看过。读书、讲故事给那时的我带来小小的满足感。
这时候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有趣,是为了能在学校过关能获得小伙伴的掌声。
2、
后来,我读书渐渐少了。因为高考压过来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黄冈真题”“xx押题”把我压得死死的。读书、背书、考试,然后又很快忘记书里的内容。那群高考后将课本和试卷撕碎乱撒的人里,也有我一个。
这时候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也可以说为了将来发展。
3、为焦虑而读书
2016年“知识付费”爆发,愿意花钱“买知识”的人,大多因为“知识焦虑”,渴望学习渴望读书,却又不会读书,从泛滥的信息种找不到可以解决解决自己问题的知识。他们希望用过一笔买卖达成目的,买一把钥匙打开自己的锁,买一把刀斩开面前的阻碍。实际上许多人都花了钱却失望了。
我也曾花大量钱去买付费课程,去参加训练营,去偷听秘籍,到头解决的问题有限。这里面有“师傅”地原因也有我自己地原因。看一位大厨做菜,看完之后觉得自己会了一道新菜,等到自己掌勺时,放多少盐多少糖,用多大火多少水,都需要自己掂量。读书获取知识也是如此,别人做得菜固然美味,但也只能吃一顿而已,要想不饿肚子还得自己学会做饭。
4、为功利性的目的而读书,这反而是最直接的,和我小时候为了掌声读书挺相似。
最近看《高效能阅读》,前言里说作者原尻淳一把迄今为止出版的百余册读书术书籍通读了一遍,把经过验证有效的内容,写成了一本属于他自己的书。看的时候我就在想,是什么原因让原尻淳一能坚持看完白玉本讲读书术的书籍呢?
一般人,看同一类型的书籍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疲劳和厌烦。原尻淳一是怎么能坚持看百余本同类书,因为他的目的是:“读书的终极目的在于著书立说”。著书立说可以指出版书籍,也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还包括举办演讲或培训会。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输出”,因为有明确的目标,要讲自己的经验总结成书,获得满足感获得金钱,所以他的动力才那么充足。
这个人不仅有明确的目的,还有具体的方法,这些快速读书成为了《高能效阅读》这本书的一部分。书里有89个读书技巧,我列举其中的三个。
(1)从目标出发,深度阅读和水平阅读兼顾
如果毕业生想要解决“找工作”的问题,那么可以从豆瓣上找一本8分以上的“职业指导”类型的书,读完后,在豆瓣此书的相关链接中,寻找同类型评分接近的书去读,去实践实践书里的职业定位、写简历、过面试等技巧,问题就能逐步解决。遇到其它问题也是如此。在一段时间内做主题阅读,总结,实践。
如果你不想成为某一方面的专业人士,那就不要无止境地深入在一个领域,主题阅读的同时花费大约30%地金钱和精力,去看一看其它领域地书,直到你遇到下一个需要解决地问题或下一个感兴趣地领域,做新的一轮主题阅读。
(2)创造舒适地读书环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能在一个舒服地环境读书会事半功倍。如果有条件,那么就在家里单独开辟一件书房,减少电脑手机家人地打扰。如果没有这样地条件,那么就去图书馆、书店或安静地咖啡馆这样地环境里读书,图书馆和书店还能免费阅读大量书籍,为自己节约金钱。
(3)建造自己地数据库,并持续输出
读书,但是会忘,这是很多人地苦恼。读书时在书页上记录,在笔记本上记录,在电脑上手里软件上记录关键点和自己的联想,过一个固定地时间,对信息进行整理。不拘格式,可以是笔记,可以是思维导图,可以是文章,可以是随感或其它形式,把整理的内容发布到媒体平台上,这样既可以建立自己地数据库温故知新,又能通过媒体平台结交志趣相投地朋友,还有可能带来其它收入。
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地行为,是难以坚持下去的。如果读书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那么也很难坚持读书。什么样的读书目的,决定了我们会去读什么书,能坚持多久。出书、赚钱、扬名,有时候这种功利性的目的,最直接最刺激也最见效。
喜欢吗?我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