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教学——共读第四模块的心得与体会

      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教学设计、相似的学生,老师教法的差异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打磨教学环节,更要仔细揣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技法。

      王绪溢博士的“延时反馈”,为学生留足思考与探索的时间,同时也教会学生等待与倾听。

      这让我联想到上学期马晓如老师的《认识钟表》项目化浸润式教学课题研究。在汇报课中,钱塘文博小学郭秋燕老师在前测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你能根据钟面写出正确的时间吗?数据统计出,全班有17人能读出“整时”,15人能读出“半时”,仅3人能出“15分”。前测后,郭老师没有着急给出答案,而是在新知教授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发现问题,修正错误。得益于“延时反馈”,在后测时,能准确读出“整时、半时和15分”的人明显增多。

    不急不躁的课堂,慢即是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