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十行采集:《七计:比较的七个维度》
1.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这四个维度其实都是“五事”中的“法”这一要素的细化。
2.“法令孰行”。张预注解:“魏绛戮扬干,穰苴斩庄贾,吕蒙诛乡人,卧龙刑马谡,兹所谓‘设而不犯,犯而必诛’,谁为如此?”
3.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也是个权力社会。权力和人情从来都是组织“令出必行”的最大挑战与障碍。
4.可怕的是,在企业中,老板经常会成为自己企业制度最大的破坏者。连老板自己都不敬畏自己定的制度,又有谁会真正把制度当回事儿呢?
5.“兵众孰强”,就是谁的武器装备更加精良。张预注曰:“车坚、马良,士勇、兵利,闻鼓而喜,闻金而怒,谁者为然?”
6.“士卒孰练”,军队只有训练有素,才能真正发挥出武器的效能。张预注解:“离合聚散之法,坐作进退之令,谁素闲习?”
7.好的训练,还包括体能、意志、纪律、荣誉以及战术的运用、战斗的作风、团队的认同、组织价值观的打造等内容。没有训练,就不会有战斗力。
8.吴起总结:“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由此得出结论:“用兵之法,教戒为先。”用兵的高手,一定是训练先行。
9.“赏罚孰明”,关键在“明”。张预注解:“当赏者,虽仇怨必录;当罚者,虽父子不舍。”
10.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
11.所谓“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必然会导致组织的整个风气出现问题。
12.张居正:“赏一人当其功,则千万人以劝;刑一人当其罪,则千万人以惩。”
13.赏罚不明的原因,无非是蔡锷所说的四条:“或姑息以图见好,或故为苛罚以示威,以爱憎为喜怒,凭喜怒以决赏罚。”简言之,就是私心太重。
14.汉代的徐干在《中论》中说:“赏罚不可以重,亦不可以轻。赏轻则民不劝,罚轻则民亡惧。赏重则民徼幸,罚重则民无聊。”
一行精华:
“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感受,启发,行动:
1.在一个团队中,“法”的要素,最深刻的影响还在于法令孰行和赏罚孰明这两计之上。规章制度能不能执行到位,绩效奖惩能不能激励到位,这两个到位,就能看出一个组织的管理水平。
2.要实现这两个到位,我认为可以实行公开透明可参与的原则。把员工引入到团队管理的制度制定和落实过程,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知道规章是怎么定出来的,奖惩的具体规则是什么,让员工有发言权,对于员工提出的合理建议要及时采纳。这样员工对于制度流程才信服。关键是要让员工意识到,规章制度和奖惩条例不是管理者用来对付员工的刑具,而是员工和管理者一起应战竞争对手和艰巨任务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