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刊載於JBV 2003年的一篇論文,這篇論文也上過2000年的AOM,文章一共有2位作者。
文章討論的核心問題在於:對於企圖創業的人而言,不同層次的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簡稱HC)和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簡稱SC)對否會對其創業機會的發現和創業過程有影響?進一步是否會影響創業的成功?
作者指出對於創業研究的核心應是出現(Emergence),即處理創業研究的早期現象,而這個過程主要包括兩個即發現(Discovery)機會和開發/利用(Exploitation)機會。但作者通過先前的研究回顧發現,對於創業的研究一方面基於現存的企業,較少關注早期的研究;另一方面,對創業研究的關注多數集中在基於這一觀點,作者從人力資本(HC)和社會資本(SC)兩個視角進行探討。
人力資本(HC)的角度看來:知識增強了個體的認知能力,進一步提升了生產效率。HC理論也假設擁有更多的HC會更好,但過度對HC的投入和過低的HC投入都會對其創業行為產生影響。本文主要注重HC中知識積累對創業行為的影響,即了解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HC行為是否有助於知識提升,以及對於創業者和普通大眾的影響是否有差異。
對於正式和非正式的HC行為而言,作者主要從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來進行區分以及衡量;例如先前的教育、先前的經驗以及實踐等。
H1: HC(代表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HC)與創業發現(Discovery)有正向的相關性;
H2:HC與成功開發(推動創業前進)有正向影響
H3:HC與成功開發(創建實體方面)有正向影響
社會資本(SC)的角度看來:SC理論指出個體的能力受益於個體的社會結構、網絡以及成員之間的關係。社會資本理論是多構面的,而且發生在個體層次以及組織層次;而本文主要從個體層次進行分析,同時對於社會資本的衡量本文主要通過社會資本中的鏈接(強鏈接和若鏈接)的角度對社會結點(Tie)進行分析。其中強鏈接(Strong Tie)主要指一種安全、統一的資源來源方式;弱鏈接(Weak Tie)指通過個體之間鬆散的關係將個人與組織相連接。
H4: SC(代表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HC)與創業發現(Discovery)有正向的相關性;
H5:SC與成功開發(推動創業前進)有正向影響
H6:SC與成功開發(創建實體方面)有正向影響
在實驗設計方面,本文選取創業者(最終380人)和對照組(沒有創業意願的608人)
並對其進行問卷訪談,對於HC和SC構面的衡量分別從4個方面進行
文章用邏輯回歸(筆者實在沒看太懂),其結果表明
在HC方面:H1被支持,H2部分支持,H3未被支持;
在SC方面:H4被強力支持,H5被強力支持,H6被支持
總體而言,文章的概念模型是比較有新意,不僅從HC的角度看發現和利用的過程(文章的基礎是Shane&Venkataraman 2000即創業機會的發現和利用過程),同時還將社會資本的應用引入創業這一過程,了解不同的社會網絡節點對於創業發現和利用過程的影響。此外,為了更好的看到zhezh0ng影響,本文選擇實驗法,通過將普通大眾選擇當成對照組,以實驗的方式進為期18個月的調研,在方法上補足了Cross-sectional數據的不足。
但文章對於概念和假說的描述過於抽象,比較沒有具體化,讀起來會感覺比較模糊;其次對於變量的選擇主要以Dummy為主,沒有 用5點或7點量表,對於衡量的部分筆者認為存在一定的不足;對於附錄中的問卷和問項是 比較能夠參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