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战略管理课的老师说,书上的课后思考题都比较好,你在书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找不到标准答案,因为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接着老师提到以前也给学生们布置过一些课外或者实践作业,却遭到了学生们的抗议,说没有时间,累。于是,最后学校和老师妥协了。
我想,如果我是那批学生中的一个,或许我也是抗议的学生之一。因为我已经习惯选修课考试可以带参考资料或者手机,习惯考试前等着老师划范围和重点,习惯最后的突击复习和临时抱佛脚。
但是今天我听到那句“有时候老师也是有心无力”,看到那种略带无奈和妥协的表情,那一瞬间脑中闪过很多片段。
高三的百日誓师大会,那些天不亮就到教室学习直到半夜的日子,虽然每天有做不完的题背不完的知识点,但是有努力的目标的日子,包括进入大学这将近两年的日子,直到最后停留在“吃饭睡觉打游戏,微信微博刷刷剧”。
我突然意识到我错的多么离谱。
我们惊艳着哈佛凌晨四点半,却渴望每天睡到自然醒;
我们羡慕着别人家的学校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却希望自己的老师不要布置太费脑力的作业;
我们抱怨着国家、社会、教育制度、学校乃至老师,却把自己排除在了抱怨对象之外。
我们把自己放在了“受害者”之列。
我在中国残酷的教育制度之下成长,我从小接受者填鸭式的教育,是他们扼杀了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是他们让我成为背书、做题、考试的机器,是他们……或许我想改变,但我无能为力……那我为什么还要努力……
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完美的,他们现在也不可能提供尽善尽美的教育,但是他们在寻找并建立适合自己的教育体制。
教育制度的确不是一个人甚至一个学校就能够改变的,但我们不能一直把自己放在“现今教育的受害者”的立场上从而逃避自己的责任,让这成为抱怨他人和放纵自己的理由,这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即使你如何“不爽”如今的教育体制,也不意味着你就要顺从、妥协,或者一味埋怨。
就像“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人生是自己的;就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选择是自己的。
还在抱怨厌世、自暴自弃吗?还沉浸在受害者的情结中吗?醒醒吧,都没有自救的能力,怎么在社会上生存?你不救你你自己,还等谁来救你?
你救了自己,才救得了你厌倦的教育制度啊。
PS:这篇文章我不想从宏观层面去讨论中外教育的差异或者优缺点,而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羡慕、抬高或者诋毁、贬低的论调,我只是从个人角度发表我的态度和反思。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