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进入腊月,一天比一天冷起来,人们早已换上棉衣棉裤。可期盼过年的热情,却一天天高涨。

        那是四十多年前的情景了。

        老家是华北平原一个极普通的小村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轮换耕作。秋天,在刚刚收完玉米的地里耕种上小麦,来年春天,小麦长到大人膝盖高的时候,在麦陇间点上玉米。等收割小麦时,玉米已一尺多高了。在这片土地上,好像千百年来就是这样轮回。

        那时我上小学。腊月初一开始,每天下午放学跑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爬上炕,用班上拣来的粉笔头在土墙上画上“正”字的一笔,这样,画完六个“正”字,年就盼来了。

      画完那一笔,就跳下炕,去跟小伙伴玩游戏了。“赢四角”,是一个常玩的游戏。几个孩子各拿厚厚一叠四角,用废旧书纸、旧报纸或旧年画叠成的。须注意,千万不能用毛主席像的,若是哪个粗心的用毛主席像叠了四角,让大人见了,少不了一顿臭骂;就是哪个赢了也不敢要的。各自扔在地上一个,然后“石头剪刀布”,赢的开局,拿起自己的四角,再仔细找一个靶子,眯着眼睛瞄了又瞄,不停移动脚步找好方向角度,最后用力掷去,打翻过来了,就算赢了。现在看起来最没意思的游戏,当时我们却乐此不疲,偶尔还因为动作不规范争得脸红脖子粗。

        天黑时,大家已浑身是汗了。跑回家,还要看一眼墙上那个“正”字。

      再过些天,年味渐渐浓起来,家家户户杀猪,磨豆腐。“小寒大寒,杀猪过年”。再穷的人家,圈里也养一头猪,大的三百多斤,小的也有二百。殷实一点的人家,杀了猪,把一片儿拉到大集上卖了,家里留一片儿;穷人家,两片儿都卖了,只留些下水过年;再穷的,干干净净都卖了,换来的钱,除了还帐,再简单置办点年货。

      磨豆腐更是家家户户都要做的一件事了。自家的黄豆,拿到做豆腐的手艺人家,排了队,等着,还要叫孩子时不时去瞅瞅,前面还有几家啦?豆腐做好了,用独轮车“嘎吱嘎吱”推回家。分别做成冻豆腐,熏豆腐片,再留点儿活豆腐。

      黄昏,到了做饭的时候,陆陆续续各家的烟囱冒起炊烟,一缕一缕,悄然上升。

      有的人家,已开始煮肉了。灶台上一口大铁锅,填满了水,里面放了盐,花椒,大料,茴香……,水温了,把切好的肉一块一块放进去,盖上锅盖,用力拉起风箱,“呼哧,呼哧”风箱大声喘着气,灶堂里的劈柴“呼呼”地燃烧着,火光把满照得通红。有的孩子好学,墙角找个地方,在小板凳上写作业。

      这时候,便有一年闻不到的香味飘散开来,飘出屋子,院子,飘进邻居家小孩的鼻孔里。

      年跟前,我还有一项任务:找人写对联。拿着娘给的两毛钱,到供销社买了大红纸,找到村里写一手好字的先生,求人家写几幅对联。现在还记得两幅对联的内容:英雄儿女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祖国山河好,人民日日新……

      最热闹的,还要数年三十了。

      一年的最后一天,辛苦了一年,也该喘喘气儿了。

      这天,乡里大集一一那时叫公社,周围几十里村子,那天都去赶最后一个大集。

      妇女,女孩子们,去买红头绳,窗花,年画,新笤帚,等等;男人们去买锄头,铁锨,镰刀等等;男孩子们则是买鞭炮……集上黑压压的人群,都走不动。

      中午前都赶回了家,吃罢午饭,女人们开始包饺子,面是早上就和好的,现在也饧好了。饺子,那时一年也吃不上两回,稀罕着呢!

      吃罢晚饭,不能睡觉,讲究“守岁”。男人们都到老哥们儿家里串门,喝酒,聊一聊一年来的大事小情,憧憬一下来年的光景。孩子家,往往不到半夜就熬不住了,倒头便睡。不像现在,有电视,电脑,还可以玩手机,那时几手没什么娛乐。第二天,叫爷爷知道了,就半嗔半怪地嚎一句:“哼!没出息,一年下来就让你熬一个晚上就不行了?毛主席当年指挥打仗,成宿成宿不合眼!”

      大年初一,四,五点钟就响起鞭炮声了。睡觉轻的孩子被吵醒,看一眼天色还早,便用被子蒙住头,接着睡。大人们早起床了,收拾这收拾那,满脸的喜庆。父亲把财神端端正正摆在龛位,神色郑重地插上三炷香,点上。跪下,双手合十,唸叨着什么,然后恭恭敬敬磕三个头。娘已经生火做饭了。红红的灶火映得满脸红红的,越发精神。饺子煮熟了,就到屋里把我们喊醒:起来起来,吃饺子啦!

      第一锅都是尽着孩子们吃,并且一定会吃出个钢镚来,谁吃到了,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福气最大!吃到的,当然兴高釆烈,大声欢呼一番。

      第二锅是父母吃的。饺子多一半是黑面皮的。娘专拣它们往碗里盛,还说自己喜欢吃。

      吃罢早饭,还有一件令人兴奋的事一一放鞭炮!把两挂红红的鞭炮用铁丝挂在树杈上,走到跟前,擦着火柴,小心翼翼地点着,赶紧双手捂住耳朵跑开去。身后就“噼里啪啦”响起来!一会儿,便弥漫起一团充满火药味的青烟,这股青烟幻化成一团越来越大越来越淡的轻雾,向上蒸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711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79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194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89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97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06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33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19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54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846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1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94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22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2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57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63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95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从小到大,我还没有任何一个春节不是在老家和家人一起过得,只是最近这些年过年总是在感叹时光的飞逝,时间就像出...
    敏子妮儿阅读 666评论 1 6
  • 过年(四) 谚语:腊八,祭灶,年歇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婆要衣裳,气嘞老头打饥荒,,老头老头你别闹,一会儿给...
    简单就会快乐阅读 794评论 7 2
  • 作者:赵传明 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之间又是一年。小时候总是盼着过年,总觉得时间过得...
    戚聿涛阅读 807评论 2 8
  • 文 | 典典的蟹妈 小时候,喜欢过年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物资匮乏年代,常年吃粗粮的胃口对于美食的无限向往。按老家的...
    典典的蟹妈阅读 1,904评论 27 62
  • 我们使用时间的方式,就是我们塑造自己的方式。与其听人们说什么,不如看他们怎么花时间。————罗振宇 回顾完“时间的...
    舒_展阅读 1,31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