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一个线下读书会,总算见到了一个在群里很会吵架的一位书友。因为这位书友很喜欢在群里“卖弄”以及和别人争个对错,所以这位叫“河洛”的书友在我们读书会的群里人脉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很差。(之前我有特别写道关于这位书友的一些极端言论)至少我再没见到他之前我对他自然而然地贴上了很多很不好的标签:说话带刺,思想极端,爱钻牛角尖,情商极低,喜欢卖弄.....
今天在读书会上见到真人,突然发现挺聊得来的,并且见地,学识,还有说话的口气,完全和微信群里的表现出来的很不一样。不仅人很谦虚,而且说话起来还有点害羞。甚至我自己都觉得是不是换了一个人过来。并且面对面交谈的时候,无话不谈,并且加了微信热聊起来。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喜欢给人,尤其是没有见过面的陌生网友或是聊友加上一些自己主观意见的标签,也就是在内心中轻易地给这个人下了不该下的定义,虽然自己也是知道这样很不好,但是内心还是控制不住,毕竟也是吃五谷杂粮的凡人。通过这件事情,我感觉到如果真的用于人际交往的话,这个是很不可取的。因为轻易地主观判断给人下无妄的标签,可能会阻碍了你结交认识一个不错的朋友,或是错过一个不错的姻缘,甚至可能会错过一个不错的商业合作伙伴。尤其是当你收到别人对于这个人的评价的时候,你会更加地确定这个标签没有错,所以就是陷入了先入为主的思维陷阱(我之前写到的一篇关于思维陷阱的短文)。
我们人都会因为自己的内心的蒙蔽或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网络世界的影响,在文字中无法真正地去判断一个人到底他的想法是什么,说话是不是真的让人不舒服的偏激,就好像我今天和河洛见到真人聊天时候,他和我说的一样,其实他说话只是直爽,偶有偏激,因为偏激只是想激起别人对他的注意。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以及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要轻易地被外在环境所影响给很多不实的事情贴上自己主观臆断的看法,因为真的有时候你眼睛看到的可能也是会骗你的。
欢迎大家针对上面的的说说你们的经历,我们可以互相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