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巳(sì)节的由来
1.中国的圣诞节
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也就是说,这是中国的圣诞节了。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2.王母娘娘的生日
汉末道教兴起,中国传统的神祇均被纳入其道教谱系。
在此过程中,传统神祇大洗牌。有些神祇逐渐被边缘化、被淡忘;有些神祇的职责相近,好几位合并为一个;有些神祇的形象则根据时代越变越大。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对中国民间的影响非常大。其中“王母娘娘”这个角色,已经深入每个中国人心中。而且,因为《西游记》的传播,“三月三日王母生日”的说法,成为民间共同认知。
巧合的是,她生日这天,刚好就在“上巳节”。
3.媒人节
上巳节的重要活动是祭祀高禖神,禖是媒介的媒的古体字,就是祭祀媒人,通常在郊外祭祀,所以又称为郊媒。通过祭祀高禖绂除等活动祈求生育。
这个活动目前还保留在日本。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 自由恋爱节日
“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
《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
另外,三月三上巳节与九月九重阳节相对应,正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一个在暮春,一个在暮秋,踏青和辞青也随之进入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