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用20个小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在面对问题时的思维逻辑。教我们如何解决问题。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习惯使用惯性思维走,直接提出解决方案,我们不妨在解决问题之前先思考几个问题,这次的问题是什么?问题该由谁来解决?问题来自哪里?你真的想解决问题吗?
问题是什么?发生问题一般会出现双方或者多方,当我们站在不同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所得到的解决方案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分别考虑每个人面对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往往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出现差别,可以通过调整理想状态来忽略问题。
问题该由谁解决?找到问题的解决者,如果是单独你的或者我的问题,那么问题解决者总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解决,结果就会更倾向某一边,而将问题定义成我们共同的时候,则更可能的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或者当别人可以妥善解决自己的问题时,不要越俎代庖。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做事,另一种人制造出事来让其他人做,远离那些找事让别人做的人,你就能好好过日子了。不要仓促下结论,但也不要抛弃第一印象。与最初错误的定义问题的人相比,一个拿到了新的解决方案的人更容易看到哪里不协调可是一旦最初的陌生感褪去,人所共有的适应能力就会忽略不协调之处。有时候我们可以向局外人求助,同时为了向一个没有参与其中的人解释情况,自己也不得不换一个角度来重新审视问题。
问题来自哪?如果将问题归结与人的天性、命运等这些无法掌控的东西时,就等于将问题否定,很难再找到解决的办法。然而大多数的情况下,问题的根源就在自己身上,也许是我们太以自我为中心,造成对别人的错觉,发生问题时,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你真的想解决问题吗?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往往是在“为解决方案想问题”。尽管这个问题听起来很震惊,但的确能看到,有时候得出解决方案,就会发现它根本不受欢迎。书中写到“人们永远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考虑到是不是想要它,但永远有足够的时间去为之后悔。”所以先想清楚是需要还是想要。
这本书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会向着我们想象的方向发展,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用这种模式,或许在我们遇到困难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换个方式来思考。